07
177月16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与当地村民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青春同行”村晚在这里上演。活动不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更在欢乐氛围中融入知识宣讲,同步举行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让这场夏夜盛宴成为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生动见证,也为岳庄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了新活力。歌舞飞扬传乡情,知识宣讲润民心促进团成员以热情洋溢的邀请拉开了村晚序幕。开场歌曲《传奇》以悠扬旋律点燃热情,...
07
18从2024年10月份到2025年7月份,历时10个月,约300天的等待,我们亲手种的冬小麦终于可以收获了。学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潇河书院的这片27亩的土地,见证了一群青年学子与土地从相识到相知的完整历程——从秋播的希望,到夏收的喜悦,从田间劳作的汗水,到创意转化的惊喜。这不是简单的农事体验,而是一场关于生命成长、文化传承与心灵疗愈的生态劳动实践,是学校作为“全国生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学校”的新尝试。潇河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7
18为响应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的号召,7月11日-17日,“青”系偏关乡村振兴促进团师生一行20人奔赴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文化为载体,通过特色活动展现青年担当,深入实地探寻红色根脉、献策文旅融合、助力农产品出圈,为这座古老关城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社牛”开麦,文化破冰点燃关城热情实践团初抵偏关,联合共青团偏关县委在县工人文化宫广场举办唱游偏关:...
07
17沿着“文笔塔蘸黄河墨,护城楼传边塞情”的文化脉络,7月15日-16日,晋中信息学院“青”系偏关乡村振兴促进团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风情的土地上,先后走进护城楼博物馆、老营堡、文笔塔,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来到了关河口、黄河边观景台和硫磺窑遗址,在文旅融合的探寻中触摸历史脉搏、探寻文化根脉,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思考。触摸历史:边塞文物与乡音中的文明根基在护城楼博物馆内,从复原的古代兵器、铠甲,到记载着历史的文献资料,...
07
16从千年古村落的烟火气息到夏夜广场的悠扬旋律,再到街头巷尾的真诚对话,7月,太行青年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乡村文化,开启了一场寻根的沉浸式体验。成员们全方位触摸着乡宁文化的脉搏,感受着其独特的生命力。青石不语承千年促进团首先参观了云丘山塔尔坡古村落。该村拥有2500余年历史,依山而建,完整保留40余座青石院落,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村内,促进团成员们实地观摩了染布坊的植物染色流程、...
07
157月6日至10日,晋中信息学院三达书院“达灵”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镇,开展2025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扣“乡村振兴”时代脉搏,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与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度探寻东河南村在数字乡村建设、红色文化传承、非遗保护发展、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发展脉搏,绘就一幅生动的振兴画卷。数字赋能,智慧治理点亮乡村新貌实践伊始,团队便将目光聚焦于东河南村数字乡村建设成果。...
07
18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呼唤青春力量扎根基层、赋能实践。7月9日-16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开展了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扣“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双主线,通过美育下乡、非遗研学、文旅设计等,实现学生能力提升与地方发展的双向赋能。筑牢出征根基 衔接乡村实践7月7日18:00,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于上河书院204 圆心·青春社区剧场,...
07
16一声尘封的鼓点,在时光深处静待回响;一曲铿锵的韵律,于岁月流转中守望新生。7月15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怀揣对文化根脉的炽热情怀,深入晋南腹地,来到素有“花鼓之乡”美誉的翼城县杨家庄村。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他们追寻的古老乐章,正以青春力量唤醒翼城花鼓千年古韵,传承创新非遗文化。对话传承:鼓韵里的千年回响促进团踏访花鼓之乡杨家庄村,叩响了传承的门扉。...
07
15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岳庄村,一间原本闲置的村委会房间如今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艺术引擎”。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师生们,以艺术为笔、以文化为墨,打造了一间融合美育疗愈、非遗传承、直播助农和文创孵化的“美育小屋”。这里不仅是村民感受艺术、释放情感的温暖空间,更成为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赋能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场,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斑斓色彩与创意星火中照进现实。心灵画布·...
07
157月15日,太行青年乡村振兴促进团将目光投向了乡宁县的味蕾名片——乡宁饸饹面。促进团成员们探访了“乡宁饸饹·老张记”非遗老店,亲身体验乡宁美食。这场深入烟火气的寻味之旅,不仅让成员们亲历了千年面食技艺的活态传承,更在亲手劳作中体味了平凡美食背后蕴含的匠心与乡情。千年一味 非遗技艺续华章乡宁饸饹面,这碗扎根黄土高原的传统面食,其渊源可追溯至汉唐。元代王桢《农书》中记载的“河漏”工艺,正是其前身。一段皇家轶事更添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