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照亮的地方,都能藏下温暖的故事。毣谷书院“把月亮裹进故事里”社区巢开放日系列活动围绕“故事力”,串联起瑜伽、观影、手冲咖啡、心理绘画、冰皮月饼制作五大体验环节,100余名同学分享生活点滴,在互动体验中传递家的温暖与成长的力量,让团圆的故事在书院每一个角落自然流淌。
在舒展中藏进“心的故事”
跟着呼吸慢下来,就能听见心里的声音。瑜伽室内,“生活家+1℃社区计划”第13期“月满•邀月归伽”活动,孙庆、曹立娜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开启瑜伽体验。老师以“吸气时想象月光落进胸腔”为引导,让学生在呼吸与体式的配合中放松身心。分享“如何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内心平静”的小故事,聊起课后短暂冥想的调节方式,也谈及傍晚漫步校园的舒缓感受。当最后一个体式结束,这场瑜伽不仅舒展了身体,也让自己找到了与内心对话的方式,这是属于我们的“静心故事”。



在光影里共鸣“家的故事”
电影里的情节,总能照见自己的家。故事·时“间”里“月满•栖影团圆”活动中,薛可可、郭艳飞、孔德生三位老师与19名学生共同观看电影《岁月神偷》。罗家在鞋铺里的生活日常、兄妹间的温情互动、面对困境时的彼此支撑。当看到哥哥病情加重、父母偷偷落泪的片段,不少同学产生共情。影片结束后,师生们自发分享起自己的家庭故事:“我爸妈以前也像电影里的父母一样,再难都没让我缺过什么”“想起全家一起熬难关的日子,现在觉得特别珍贵”。没有复杂的道理,只有真挚的分享,电影里的故事与现实中的经历相互映照,让“家”的意义在光影与对话中愈发清晰。



在醇香中冲泡“时光故事”
咖啡的香气里,飘着回忆的片段。半杯故事馆里“生活家+1℃社区计划”第14期“月满•焙香话团圆”,贾丽娜、高雅姝、闫述丽三位老师带领15名学生,从磨豆、铺滤纸到热水冲泡,一步步解锁手冲咖啡的乐趣。磨豆机转动的声响里,深褐色的豆粉簌簌落下;热水沿滤杯边缘画圈时,浓郁的焙香渐渐弥漫开来。一边操作,一边分享与咖啡相关的故事:“这焙香让我想起过年时全家围炉煮茶的味道”“我妈总在我回家时冲一杯热咖啡,说能驱散疲惫。当大家捧着热气腾腾的咖啡围坐,醇香绕着笑声,每一口都藏着关于时光与陪伴的故事,让团圆的滋味在舌尖与心间同时绽放。


在创作中书写“成长故事”
画笔下的图案,都是成长的脚印。在一间心舍开展的“盒”你团圆主题心理绘画活动,有各个专业的同学。张帆老师通过趣味抓手指游戏快速消除师生距离,围绕“归属感与爱的需求”展开分享,结合身边案例解读爱与归属的重要性,通过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哈洛恒河猴实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需求与依赖类型。在创作环节,学生们以“盒”为载体,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归属与爱”。创作完成后,大家主动分享作品背后的成长故事。这场心理绘画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探索了内心世界,更让大家在故事分享中收获了成长的力量。


在烘焙中揉进“温情故事”
揉进冰皮里的,不只是馅料还有心意。共享厨房里,“月满•烹然心动”冰皮月饼制作活动充满烟火气。杨飞、伦新秀、张珍、邓永强四位老师带领20名 学生,从融化黄油、揉制冰皮到包馅塑形,沉浸式体验月饼制作的乐趣。当一个个圆滚滚、花纹精致的冰皮月饼摆进托盘,大家迫不及待尝了一口,凉丝丝的皮裹着甜沙馅,满口香甜。师生们边吃边分享:“第一次做月饼,虽然不完美,但特别有成就感”“以后中秋节,我也要给家人做冰皮月饼,把今天的快乐分享给他们”。灶火的暖意、月饼的甜味、师生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揉进了这段充满温情的故事里。



从瑜伽室的静心时刻到观影区的情感共鸣,从咖啡馆的醇香分享到心理绘画的自我探索,再到厨房内的烟火温情,以“故事”为线串联起师生间的互动与成长。书院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团圆的喜悦。此次“把月亮裹进故事里”系列活动传递了“生活家+1℃”的生活态度——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爱与温暖,就能在平凡日常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将成为岁月里最珍贵的记忆,陪伴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温暖前行。
(撰稿:赵晋炜 摄影:张浩然 供稿:毣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