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最新动态/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箕城书院 > 最新动态 > 正文

打破诺奖“阅读恐惧症”!解锁经典阅读密码

发布日期:2025-10-18 浏览量:

“深度品读是读懂文学的核心,多元的思考视角才能让经典阅读不流于表面。”10月17日,箕城书院举办【“箕”创文学沙龙】第20期:如果我来颁奖,我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特邀创意写作学院张东旭、仲艳婷、冯泽三位老师主讲,与现场学子面对面共探诺奖文学的独特魅力,搭建起经典与青春对话的桥梁。

直击阅读痛点:这些“迷茫时刻”,你是否也有?

张东旭老师开篇便戳中同学们的共鸣点:“很多同学提起诺奖,脑海里可能只想到莫言;读经典作品时,要么只追着情节走,要么被晦涩的语言劝退,读完依旧'一头雾水’。”老师进一步梳理出五大“典型问题”:对诺奖的认知片面局限、读经典只停留在表面却不悟内核、遇到难点轻易放弃、想借鉴却无方法可循、认为经典文学“无用”,每一条都精准命中痛点。

拆解经典内核:诺奖作品里,藏着文学的真相

为打破“诺奖文学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误区,仲艳婷老师以2025年诺奖得主拉斯洛的《撒旦探戈》为例,拆解晦涩作品的解读逻辑:“书中‘骗子欺骗村民,最终却获得村民感激’的情节,并非简单的故事叙述,而是对当代政治形态的隐喻;那些看似难懂的语言,都是为了更精准地传递深层思想,只要沉下心来,就能找到读懂的钥匙。”

支招实用方法:解锁文学阅读与创作新路径

互动环节,现场氛围愈发热烈,“晦涩的诺奖作品该怎么入门?”“平时专业课忙,怎么平衡阅读与学习?”“读完经典后,怎么把学到的技巧用到自己的创作里?”等问题接连抛出。冯泽老师分享的“三步解读法”,让同学们豁然开朗。先查清楚作家的生平背景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语境,带着‘作者想表达什么’‘用了哪些独特手法’两个问题去读,遇到关键段落圈画关键词,读完后及时写几句读后感,慢慢就能找到解读节奏。

本次“箕”创文学沙龙,不仅帮同学们打破了对诺奖文学的认知误区,更传递了深度阅读的理念与方法。未来,箕城书院还将持续搭建文学交流平台,让更多经典走进校园,助力大家以经典为梯,在文学的滋养中拓宽视野、沉淀自我。

撰稿:刘晓琳 摄影:郭可云 李佳润 供稿:箕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