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提及华为的崛起,绕不开那位以远见与韧性领航的掌舵者——任正非。”9月17日,毣谷书院举办“E”话题制造者第25期活动,毣谷书院发展导师薄一帆以“华为的生存与远征”为主题,通过小组共读、话题研讨、影像复盘等互动形式,引导同学们在交流中深化思考,掌握结合现实议题解读书籍的方法。


从困境中读出力量:逆境中的生存哲学
薄一帆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回溯到任正非创业初期。那时的他,面临着失业、负债、离婚的多重困境,人生跌入谷底。但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下,他凭借着仅有的2万余元,在破旧仓库里创立了华为,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商业征程。同学们被这破釜沉舟的勇气深深震撼,从代理香港鸿年交换机艰难维持生计,到力排众议投入自主研发,华为早期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为了研发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任正非甚至抵押房产,将公司全部资金投入其中,破釜沉舟的决心让同学们看到,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在黑暗里寻找曙光。


于传奇中看见初心:企业家的温度与格局
任正非的成功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他的成功蕴含着更多“民族化”的特征与色彩。他虽然在人生遭遇挫折时草草地创办了华为,可是创业的目的却不只为赚钱,他有着“中华有为”的梦想。同学们勾勒出任正非“危机感的电源支撑狼性内核,把苦难当成垫脚石,把未来视为极限挑战”的企业家形象,沉浸于文字构建的商业传奇世界。薄一帆老师抛出两个引导性问题——“你理解的‘狼性’是什么?”“‘以人为本’在团队中如何落地?”,同学们结合学校社团经历、学生工作见闻举例说明。郑淑东同学提出“‘狼性’是目标感,‘以人为本’是保障,就像小组作业中既要明确分工目标,也要关注组员的时间协调”。


以榜样为镜:把书中力量装进成长行囊
薄老师在同学们发言后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同学们讨论“一个好的企业需要具备什么要素”,过程中老师引导同学们引用书中案例支撑观点,培养“以书为据、理性论证”的思维。谈及初读此书的感受,有同学直言“原来商业传奇的背后,是无数次咬牙坚持的日常”。大家从书中创业初期的窘迫聊起——任正非曾为凑齐资金四处奔波,也曾在技术封锁的“寒冬”里提出“活下去是唯一的目标”。这些真实的困境与突围,打破了对“成功”的刻板想象,更深刻地理解了“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的重量。

任正非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通信产业的崛起史,它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奋斗、不断创新。这场不枯燥、有干货、能落地的大咖阅读活动,不仅让大家get了华为的生存智慧,更掌握了能直接用在学习和未来职场的阅读方法——这才是大学生最需要的“读书打开方式”!
(撰稿:赵晋炜 摄影:张浩然 供稿:毣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