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武乡有一个地方叫“前沟”,这里最初仅有20余户的自然村,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推动下,世代居住在这5个自然庄上的乡亲们搬到了紧邻漳河和公路的新村里,原来的小村落有的已经废弃,由于年久失修,放眼望去破败而萧条,2017年一位老人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4月10日院长接待日,我们选择在前沟这个小山村,漫山遍野的野花已开放,让黄土地的贫瘠增添色彩,毣谷书院11名学子与张国田院长回忆扶贫路,与前沟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建在百年老屋中的图书馆
院子里草地碧绿,旧瓦片、旧陶罐和冒出新芽的桃树交织在一起,在这里有一个“一脚泥巴图书馆”,分上下两层,沿着吱呀的楼梯往上,二层阁楼幽静惬意,古色古香,气息浓郁。老房间中半米粗的圆木粱记录上百年的风雨,在张国田院长的带领下改造,书屋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气息,也焕发出黄土农情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我现在也都在每天学习,艺术、哲学、文学什么书都看,你们在最好的年纪,有最好的青春,多看书会带给你们冲破困难的力量……”这位62岁的长者毫无保留的敞开心门,掏心窝子的将所有经验分享给同学们。
画家“铁子”的乡村视角
驻足,在“墙外艺术馆”诞生一场感官之旅,著名艺术家铁子亲临现场讲解,他的画作并非华丽且高雅,而是承载着简单及平凡的日常生活,宛如一碗冒着热气的美食,倾注在粗陶的大碗之中,西瓜、鞭炮、腊肉、窑洞……世间琐事、农家景物,任何一件小物件,铁子都以简直至极的线条和构图,化为画面上的烟火流水,呈现饱经沧桑的土地所孕育的真实精神。同学们凝视铁子的画,仿佛置身于乡野之间,感受着真挚而生动的生活,这是对故土的眷恋、对乡亲的深情。
一个有故事的“农民”
木色的长桌上摆放着各种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小院中张院长与大家闲谈着:“我去过很多地方,昆明的街名多半清雅,川渝的井烟火气让人感觉松弛,而我还是最爱山西的晋阳文脉,既有古踪可寻,又有高山可攀……艺术家、策展人、当兵我都当过,而现在我是一个“农民”我很幸福……”张院长自然又亲切,从各地风土人情聊到自己的经历,在村舍中静沐暖阳,大自然的清新倾入心扉。
因为眷恋,所以徘徊,这里处处有张老先生的匠心,艺术总监拿起铁锹,“画”出这幅“前沟之恋”,一天的短途形成匆忙又充实,追风、追云、追寻自己,张院长这位真诚且有温度的领路人,用温柔的力量给予书院学生们前行的动力,正如他总说的那句话“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学生感悟
前沟,这里的建筑,古朴典雅,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第一次见到院长的我,心中激动不已,因为害羞紧张而不敢向院长打招呼,没想到院长竟然慢慢走过来和我们主动说话,不仅感受到了张院长的温暖热情,还感受到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毣谷书院 刘锦洋
尘土飞扬的乡村小路与室内充满现代化气息的装修形成鲜明对比,使我看到了乡村的多元与活力。艺术馆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融,生动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此次短途旅行让我意识到乡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创造力,需要更多年轻人去投身于乡村建设当中。
——毣谷书院 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