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千年风韵,文字夹带着纸墨的香气,被深深保存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电影艺术是一门融合了创造力和艺术性的表演形式,以视听影像、音效和情节来传达故事情感。在两期的活“九”见系列活动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之路,发掘主流电影。
一眼千年·与汉字之缘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0月11日15:30-16:30,三达书院特邀通识教学部刘伟老师于意空间开展“活‘九’见(第123期):字从遇见你”活动。活动伊始,刘老师借助ppt演示带领同学们从传说的“仓颉造字”开始,领略汉字的魅力。刘老师讲解到:“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经历岁月风风雨雨的洗礼。文字构成的汉语,更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汉语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演绎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亦能传达‘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李式风情,慨叹着人生‘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哀怨。”
听到刘老师的讲解,张倩汝同学不禁感慨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迁。一部部宏伟的史诗,一篇篇瑰丽的诗篇,无不彰显着汉字的独特魅力。”
随着刘老师不断讲解,大家开始对汉字发展和文化底蕴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家意识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应该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和发扬。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写好中国字,并为弘扬和发展汉字文化而不断努力,让汉字在新的时代中永放光芒。
文化大美·今人共守
电影艺术是一种集合了文学、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本月,11月1日19:00-20:00,三达书院特邀通识教学部任晋茹老师于意空间开展“活‘九’见(第124期):新主流电影的价值呈现与文化意义”活动。活动开始,任老师就针对我国这段时间爆火的电影有哪些特点?“新主流”电影“新”在哪里?发出疑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对于爆火的电影特点,杨晓轩同学说到:“对于爆火电影,我对《长津湖》印象深刻。它讲述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绕不过的问题是‘为何而战’。片中并没有做过多的解读与说教,而是将‘保家卫国’四字转化成为诗一般的艺术语言。宁静的江南水乡,摇曳的船屋上年迈的父母,是家;红旗飘扬天安门广场上,人来人往欣欣向荣,是国。”
对于“新”主流电影“新”在哪里,同学们对此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张倩汝同学说道:“新主流电影之‘新’,在于必须是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所欢迎的大众电影,但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就是要通过‘好看’的故事、大众的类型来表现主流观众所认同、所接受、所心向往之携行、所同仇敌忾的主旋律。”
对于同学们的发言,任老师一脸欣慰继续说到:“对于‘新’主流电影来说,在主题先行的基础上,将戏剧冲突、情感共鸣、影像奇观合理置放,与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有机融合,才能收获观众的广泛共鸣和认可。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细小切口,类型深耕还是形式创新,都应服务于‘讲好一个故事’。”在任老师的启示下,同学们逐渐领悟到,其实从微观层面上看,“新”电影中有代际关系的重构,细腻真诚的亲情书写,歌颂的是“常人之美”;从宏观层面来看,影片在保留了家国叙事的同时,探讨了生命延续的意义与人类文明的迭代,主题指向了更深层、更普世的价值。而电影作为一种作品,跟书籍一样,启迪心灵,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知识,了解更多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好的思想可以让你立刻去做,好的哲理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人生。
光影交错,魅力无限。未来,三达书院将建立在丰富同学们知识面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同学们在趣味讲解中感受更多、学习更多,从而在丰富自我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作出多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