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最新动态/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青藤书院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三下乡丨“青”系偏关红色研学之旅,让乡村振兴与革命精神同频共振

发布日期:2025-07-13 浏览量:

7月12日,晋中信息学院“青”系偏关乡村振兴促进团以“探访偏关红色印记”为主题开启当天实践。经前期对接,实践团在偏关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偏关县红色讲解志愿者胡波的带领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洗礼,并以“镜头”为笔,让更多人看到鲜为人知的“偏关红色故事”。



清晨,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偏关县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进入正门,石碑上“为人民利益而死重如泰山”11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践团成员在胡主任生动详实的讲述下,追忆偏关地区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正因为她始终铭记自己身为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信念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历史的传承;随后,实践团成员向英烈墙敬献鲜花、鞠躬致敬。胡主任也希望以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不忘历史,稳稳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实践团巩兆林同学感慨道:“真的难以想象,这些烈士都定格在二十出头的年龄,他们把自己的满腔热血转换为保家卫国的行动,打心底里佩服他们,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以致用,展现我们的青年担当。”



在准备离开烈士陵园的时候,一位76岁的“守门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我们问及老人为何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里的时候,他谈到:起初只觉这是一份消磨时间的工作,但经常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师生来这里缅怀,也深觉作为一名老党员,自己所坚守的不止是这片陵园,更希望后辈可以牢记党和国家的根与魂。在实践团看来,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这片土地,也见证着革命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中接续传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团的红色寻访之路还未止步。下午2点,实践团来到“红色党性教育基地”楼沟乡柏家咀村探访梁雷、李林两位烈士的故居。在胡主任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两位烈士的爱国赤胆和抗敌壮举,眼前饱经风霜的帆布包、弹痕犹存的水壶仿佛将大家带入到他们奋斗的年代。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带着敬畏之心前往当地老党员家展开了一场“心灵之约”。访谈中,顾爷爷用朴实的语言分享着新中国成立后偏关县的发展变迁,当实践团与顾爷爷谈及革命先辈梁雷,他坦言,虽未曾亲眼见证梁雷为偏关奋斗的身影,但那些流传下来的事迹早有耳闻,而当目光落在眼前的青年大学生们身上时,顾爷爷的脸上满是笑意:“看到你们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啊,就像看到我家孩子在大学校园的模样,先辈们当年的付出,值了!”访谈结束后,顾爷爷执意将大家送至门口。阳光下实践团成员们望着顾爷爷被阳光勾勒的身影,心中涌起滚烫的力量——这份跨越时代的期许,终将化作步履在新时代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这一代人的精彩,让红色革命奋斗的火种永不熄灭。



返程途中,山间的风仿佛还在诉说着英烈的故事,老党员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在这一天中,实践团成员在红色足迹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英烈故事里汲取精神的养分。实践团也将带着时代使命和时代担当,学以致用,重于实践,走出自己的完满花路。



学生心得:

踏入偏关县烈士陵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32名无名烈士的衣冠冢,他们虽然没有被我们记住姓名,却以生命为碑,让我们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看到胡主任在讲述过程中,因为激动而颤动的双手,我深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铭记历史,还要讲好革命故事,以青春之我践行时代使命。

——“青”系偏关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 郭妍多

撰稿:王楚宏

摄影:翟向飞

供稿:青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