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没趣?“绿”途旅韵实践团对你大声的说“No”。三下乡之旅让实践团成员们发现了当地旅游特色产业的不足之处,也看到了文旅发展更多的可能,结合书院领导力、家文化等活动拓展,“绿”途旅韵实践团打破场域界限,于7月9日-10日不断探索活动与文旅、地域、乡村的结合与关系,提升游客多重体验感、参与感,实践团成员也在忙碌中碰撞青春,让乡村与美好生活同步前行。
嗨唱无限 歌王各显神通
自然音乐会总是不期而遇的。在湖畔农家乐的树林间音乐不约响动,音响、灯光、自然湖景氛围感满满的露天音乐会是“青藤周末之夜”的全新尝试,“音”你而来的现场吸引了当地村民、假日出游者、儿童老人等30余人现场感受、体验、参与让00后的青年大学生和父辈的、祖辈的歌声故事响彻湖畔的星空和绿茵,像是欢迎久别重逢的好友,在初夏相遇是惊喜、更是内心深处的声音共振。
农乐体验 捡钓烹三结合
只在书本中看过的“摸鱼”“抓鸡”“择菜”搬到了乡下,不得不说与自然的接触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实践团成员们卷起裤腿、抄起渔网、一抛、一拉、一收、一捞,动作有了,鱼不一定有的体验,专治社恐I人;从鸡窝拾蛋再到绿野挖菜、果林采摘、志愿者们的青春体验、突破、尝试、在一个个期待中享受着林间、湖水带来的童年际遇,在这里建议每一个旅行家都拥有农家的“硬本领”。
彩绘“云”意 “瓜”分扇中美韵
午后的阳光下,理想的画笔头,不分你我,不计年龄,7岁、17岁、70岁只差一点创意。从“我不会”到“我不行”再到“我愿意试试”,再转变为主动创作,团扇上风格各异的笔触和涂鸦记录了原因。在耄耋老人第一次成功写下自己名字的笑容里,在总角孩童第一次触碰画笔的欣喜里,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思维碰撞里,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团扇上留下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他们独特的故事与记忆,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期许。
咔嚓声响 定格真挚相框
时间是静止的,但岁月在流逝,记录下失去的,才能更好地留住回忆。无论是逆光下的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是岁月从不败美人的回眸、是与孙辈握住爱的牵手、是青春记忆中熟悉的肢体复刻……从“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到村民口中“移动的照相馆”,“绿”途旅韵实践团在这一刻明白了摄影的意义。感恩他们的付出、铭记他们的辛劳,也许是这片土地未来长久的热爱与期待。
露天音乐会、农家技能体验、绘制多彩午后、快门记录故事等一系列可玩度极高的活动在实践团成员的探索中一一实现,无论是村民、游客、民宿经营者们,都看到了“绿”途旅韵实践团的青春热情。岩良村的文旅Party并不只是固定的景色、湖水的自然风貌,更是集趣味、体验、挑战多元一体的年轻玩法、用它们去开创新的旅游既定项目,更有助于推动岩良云竹内外皆是生活的文旅品牌。
起初,只是想陪孩子来热闹一下,拿起那空白的扇子,心里是比较想尝试的但是多年没有动过笔了就不敢动笔,在同行老伙伴和孩子们的鼓励下,越画心越想画,拿起画笔画画也越来越自信,最让我高兴的是,画完后大家都称赞我的扇子画的好,通过大学生们举办的这个活动我感觉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并且收获了快乐,获得了幸福。
——岩良村村民 安小梅奶奶
在实践团一个个活动的探索中,打开乡村文旅的新思路,创造新的经济盈利点是主要方面,但是主人公永远都是到来的游客和以此为生的村民们,举办活动成功的关键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参与,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同时也真心希望开办的活动能帮助岩良村文旅找到更新体验和丰富文旅明天的新可能。
——“绿”途旅韵实践团成员 李 敏
(撰稿:刘 俊 摄影:李佳真 供稿:青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