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里,箕城书院“院长面对面”系列活动第22期以多元视角搭建起青年成长的立体坐标。陈凌岳院长在2天时间里开展6场活动——荐书会上解码中国式创业智慧,择业讲堂剖析数据,论职场竞争力,耕读体验日带学生触摸土地的温度,围炉夜话中以辩论为刃雕琢思维锋芒。
“关系网”里找方向:院长荐书会解码中国式创业智慧
4月28日上午10:00-12:00,“院长面对面”系列活动之“阅读启智 书香润心”院长荐书会在箕城书院拾华·书斋举行。活动中,参加者分享了自己的书单,从《活着》到《被讨厌的勇气》,多元书籍映照不同思维视角。陈凌岳院长重点推介《人情、面子与权力再生产》,以中国社会文化为切入点,深度解析创业语境下的人际规则与价值导向。陈院长结合书中理论指出,传统中国社会中,个人通过人情往来、面子经营积累的“隐性地位”,往往比显性的社会身份更具实际影响力。但他同时强调,当下部分创业者存在“赚大钱、挣快钱”的浮躁心态,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关系经营,易陷入“人情透支”困境。而真正的创业智慧,是将人情逻辑转化为可持续的价值链接。我们需理解这种文化特性,在资源整合与关系维护中寻找平衡点。此次活动以书为媒,将理论洞察与实践经验结合,不仅为师生提供了跨学科的阅读视角,也引发了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逻辑融合的思考,助力营造兼具人文深度与实践导向的交流氛围。



择业思辨:剖数据解码就业迷局
4月28日14:00 - 15:30,“院长面对面”系列活动之就业分析与职业规划在箕城书院思辨力大厅举办。箕城书院名誉院长陈凌岳以及通识教学部杨瑞、实验实训中心张晓磊三位老师,围绕“就业价值观与决策能力培养”展开分享。杨瑞老师提及就业市场复杂性,强调择业应重视个人成长价值;张晓磊老师则提醒面对AI职业变革需立足优势理性选择。陈凌岳院长指出,就业是学生人生关键转折点,他着重强调,当下就业环境瞬息万变,学生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夯实专业知识,也要积极掌握数据分析、AI工具应用等新兴技能,塑造不可替代的职场竞争力。此外陈院长号召同学们善用学校资源,找到自己的兴趣锚点,做好长期职业规划,在实践历练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共赢,为未来职场发展筑牢根基。



耕读体验:田间课堂学农知稼穑
4月29日清晨,“院长面对面”系列活动之耕读体验日,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在水秀乡团场村农田展开。本次“耕读体验日”劳动实践活动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师生在躬耕劳作中体悟农耕文化。箕城书院综合办主任李孟孟、名誉院长陈凌岳与远景学院宿佳佳老师带领12名学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别具意义的劳动教育课。活动中,宿佳佳老师以沉浸式教学方式,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大棚内种植的贝贝南瓜、孢子甘蓝等特色作物,详细讲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讲述工人们克服困难铺设大棚膜布的生动事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艰辛与智慧。随后,陈凌岳院长与同学们一起挥锹松土、俯身除草,并为各类作物精心绘制了专属标识牌。陈凌岳院长在劳动间隙与师生们交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引导青年学子走进田间地头,通过亲身实践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道理。”



围炉辩思:围炉夜话论辩论之道
为提升同学们的思辨能力,4月29日19:30-21:00,开展“院长面对面”系列活动之“书院围炉夜话”。活动以“在思辨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辨”为主题展开讨论,8位辩论队成员依次分享了对辩论的独到见解,既剖析了辩论赛事的改进方向,也表达了对辩论艺术的热爱。多位同学建议创新辩论形式,增设更轻松活泼的非正式辩论环节。陈凌岳院长以“逻辑的体操,价值观的对话”精辟概括辩论本质,鼓励同学们勇于在辩论中暴露不足,将每一次思维卡壳视为成长契机。陈院长通过生动案例深入讲解辩论技巧,并悉心倾听、积极采纳同学们的创新建议。互动环节中,师生畅所欲言,既有辩论赛参赛者的实践感悟,也有赛事关注者的独到观察。让思辨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成为可触摸、可践行的能力灯塔,照亮在场每一位同学的思维进阶之路。



箕城书院通过立体化育人场景的搭建,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斋到田垄的认知闭环。陈凌岳院长带领师生穿梭于书页间的智慧激荡、田间地头的稼穑躬行、就业形式的理性分析、辩论赛场的思维交锋,希望每一位青年人以思想为炬,照亮成长的每一条可能之路,看见更辽阔的世界,遇见更清晰的自己。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次与陈院长的相聚。
(撰稿:马欣茹 高鑫娉 杨锦雲 翟琳鑫 供稿:箕城书院 摄影:品牌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