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名人案例照进青年成长,当商业逻辑碰撞校园思维。10月14日19:00,“遇见上河100+·览舟咖书(第62期):拆解商业逻辑·探索创新密码”活动在106 览舟·大咖书屋悄然开启。活动聚焦于记录时代企业家奋斗历程的《雷军传》,通过“品读-观影-精讲-分享”的递进式学习模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的思想盛宴。

翻开《雷军传》:与“劳模企业家”隔空对话
活动伊始,上河书院发展导师李淳便引导学子们静心品读《雷军传》,让同学们通过文字与这位传奇企业家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互联网思维七字诀”“风口理论”“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等核心概念在书页间渐次呈现。在同学们对雷军及其商业理念有了初步认知后,一段记录雷军从青年时代至今的创业历程的讲解视频,将大家带入了更加立体的认知境界。从金山软件的青涩岁月到小米科技的横空出世,从中关村的劳模到中国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雷军的创业历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视频生动展现了这位时代企业家如何把握科技浪潮,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不仅让同学们对雷军的创业历程有了直观认识,更激发了大家对商业逻辑的深入思考。



追光少年到科技大佬:雷军的“开挂”人生放映厅
在同学们对雷军经历有了基本认知后,李老师将雷军从求学到创业的重点经历进行提炼,把整本书的精华串联成一幅清晰的成长地图。他以时间轴为线索,从雷军在武汉大学的求学时光讲起。“在珞珈山下的日子里,雷军两年修完所有学分的拼搏精神,为后来的‘劳模’称号埋下伏笔。”“雷军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在学生时代就展现出非凡的特质。”随着讲解的深入,李老师重点剖析了雷军在金山的十六年磨砺。“这是雷军从技术天才向企业管理者的转型期。他在这里积累了产品经验、管理智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软件行业的深刻理解。这段看似‘漫长’的积累期,恰恰为他日后创立小米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燃创新火花:同学们的商业灵感在狂飙
讲到创立小米的关键抉择时,李老师突出了雷军“顺势而为”的智慧:“四十岁的雷军,没有停留在舒适区,而是敏锐地捕捉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机遇,这种勇于归零、重新出发的勇气值得每个年轻人学习。”经过李老师系统地梳理和深入浅出地讲解,同学们对雷军的成长轨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的讨论环节格外热烈,大家围绕“雷军成长历程的当代启示”各抒己见。
“李老师对‘顺势而为’的解读让我恍然大悟,”马宏斌同学分享道,“原来不仅要学会识别大势,更要提前做好能力储备,这样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牢牢把握。”刘望望同学则说道:“从求学时的勤奋,到金山时期的积累,再到小米的爆发,雷军背后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态度,正是需要我们淬炼的能力。”



这场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解读《雷军传》的活动,不仅让学子们领略了一位企业家的成长历程,更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可能——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突破,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相信这次充满启迪的学习经历,必将为学子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新的动力。

(撰稿:张瑞莹 供稿:上河书院 摄影:杨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