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书院导师精准把握职称评审政策、高效筹备申报材料。10月9日,第44期书院导师日活动于上河书院207Q+赋能空间举办,活动邀请了人力资源处师资科科长杜鹏老师为书院老师作职称评审政策专题解读。杜鹏老师围绕文件依据、成果认定、评审规则、流程细节及服务保障五大维度,梳理形成体系化解读框架,以清晰化指引帮助导师高效推进申报筹备,既确保评审过程规范透明,更为导师职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书院导师团队实现高质量进阶成长。

政策罗盘:锚定方向,精准导航
在政策解读环节,杜鹏老师明确了职称评审的核心依据与服务机制。他指出,《教师系列职称评审评价标准》与《职称评审聘用管理办法》是职称评审的两个核心“宝典”。为降低导师评审筹备的沟通成本,学校已搭建“书院——专人对接”服务机制,导师只需通过企业微信通讯录即可精准联系到专属对接人,如同为大家配备了“评审导航员”,高效解决“找人难”的棘手问题。


成果炼金:淬炼真金,去伪存真
除了方向指引,学术成果的“含金量”认定是评审的另一关键。杜鹏老师强调学术成果认定需通过三重核心试炼:第一重试炼为期刊纯度,仅认可国家广电总局2014年第一批、2017年第二批认定名录,电子刊、无海外发行权的著作均不在认可范围内;第二重试炼为论文成色,要求论文需被知网、万方、维普收录且核心内容不低于两千字,增刊、特刊不在认可之列;第三重试炼为著作与课题,著作需经同行专家鉴定且内容关联本校工作,课题需有明确经费支持并实现公对公入账;因专利转化要求较高,目前暂不具备实际申报价值。掌握这些认定标准后,导师可更精准地锚定筹备方向,以明确规范为指引严格打磨申报成果,从而在评审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进阶突破。


评审法则:三线合一,优胜劣汰
明确成果标准后,评审的核心规则与淘汰机制同样需要导师重点关注。杜鹏老师介绍,职称评审需严格恪守“三统一”核心原则,即从事专业、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三者必须保持一致。具体来看,申报学科统一限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严禁跨专业申报;科研成果需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展开,建议申报者通过讲授形势政策、劳动教育等课程,进一步强化成果与申报方向的关联性;尚未入党的辅导员建议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所有科研成果需以晋中信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关于评审淘汰率,杜鹏老师明确:2024年高级职称淘汰率不低于20%、中级职称淘汰率不低于10%,2025年预计提升至高级职称25%——30%、中级职称5%——20%;初级职称暂无淘汰率,评审工作预计于11月中下旬启动。评审环节方面,高级职称申报者需参加答辩,中级职称申报者目前虽无需答辩,但有晋升计划的导师建议提前观摩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中级职称成绩按百分制核算,其中三年绩效平均分占30%、教学考核占30%、学术成果水平占40%,申报者需在三大维度均衡发力,避免出现短板。


服务锦囊:材料排雷,多维护航
为帮助导师顺利应对评审要求、规避筹备风险,杜鹏老师还分享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措施。他化身“材料排雷兵”详细拆解多维度材料雷区:所有论文、著作需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验证期刊合法性;提交信息登记表时需反复核对,避免文字错误导致材料整体被否;海外出版著作若标注“国内尚无发行权”则无效;因知网整改,期刊收录周期延长,部分期刊可能面临降级或下架,导师需及时查验期刊最新状态,避免“踩坑”。
为进一步助力老师申报成功,学校已组建职称评审培训库,抽调各学院政策熟、经验足的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为他们提供精准指导。工作沟通方面,学校正逐步将评审相关沟通转移至企业微信,有效解决“临时群文件遗漏”的问题,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导师可通过参加部门例会获取现场答疑、通过企业微信联系专属对接人或是关注后续重开的教职工服务群三种途径获取最新资讯。

职称评审既是对导师专业能力的权威认证,更是激发其成长动能、拓宽职业发展路径的关键抓手。对书院而言,导师可依托此次政策解读,结合个人职业规划有序推进申报准备,这也是书院驱动人才建设、深化内涵发展的核心支撑。后续,书院将进一步凝聚各方合力,持续为导师搭建成长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为书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撰稿:张子悦 薛想想 供稿:书院部 摄影:书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