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我与书院的故事/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我与书院的故事 > 正文

于叶璠:我和信院一群人

发布日期:2022-10-26 浏览量:

于叶璠,女,2001年出生,山西汾阳人,经济与管理学院资产评估专业1901班学生。于叶璠在信院经历了一次次的锤炼,每次都被折磨得够呛,她总结说:“在失败中我学到的甚至比胜利中还多,策划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都在成倍增长。不仅如此,失败还让我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强。

于叶璠

2019年的9月,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艺考生怀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心态踏入了信院的大门,我当时以专业课0.05分的差距与心仪学校失之交臂,无可奈何之下来到了这个“不对口”的学校。

被一群人带着做事

本着不辜负专业的心态,一入校我就参加了表演团主持人的面试,稍后又参加了大学生艺术团迎新晚会主持人的面试。这是我和于海涛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他是我的第一个伯乐,我亲切的和别人一样称呼他为“涛哥”。涛哥人很好,看到我面试时很紧张,就和我唠家常,让我紧张的情绪慢慢缓和下来。

在涛哥的鼓励下,我成功入选迎新晚会主持人。但没等我兴奋几天,苦与累就把我紧紧包围了:军训、竞选班干部、主持人彩排全绞在了一起。我中午12点军训结束,抓紧吃个饭,立马赶到团里排练,下午军训结束后再去团里训练,中间还要帮代理班主任汇总统计各种表格。每天常常关楼门前才能赶回宿舍,累得坐下就不想动,倒头便睡。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团决定要在迎新晚会上表演一个叫《我的青春在书院》的节目,我必须参加!虽然能与明星王铮亮同台,但内心还是抗拒,因为没有时间啊。没办法,没时间就硬挤,搭档配合、记台词、熟练动作……和我搭档的是一个大三学长——我叫他小崔哥——幸亏小崔哥常常迁就我的安排,随叫随到,无条件配合。

有一天涛哥突然说,我们的节目可能会被刷下去。排练了将近一个月啊,好不容易有了感情,就要被刷下来?我们不甘心,为了争取留下来,开始调整编排,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上场!最后那几天,面临着一轮一轮的节目审核,我们天天排练到凌晨,陪着我的,除了涛哥、小崔哥,还有婷姐、涛涛哥、雨昕姐、杨渊哥、李根哥……大家说,我们见到了信院24小时的风景!我觉得这句话无比热血,作为一个入校才一个月的新生,我也见到了他们眼中的风景——被一群人带着做一件事的感觉,真棒!甚至,当我们的节目真正和明星同台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么激动。

于叶璠

于叶璠

和一群人做事

大一一年的忙碌,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转眼到了2020年6月,又一轮的学生组织换届,我遇到了我的第二个伯乐梁瑶福老师,我叫他“梁哥”——信院似乎有个传统,年轻一点的男、女老师统被称作“哥”、“姐”。梁哥是我们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他问我参不参加学生会部长竞聘。我顿时受宠若惊:两千多名学生,他竟然关注到我,还能叫出我的名字!那一瞬,我觉得,就冲这个器重,我也应该试试。

竞聘后,我成为学习部部长。和分管老师与主席配合、纳新、带新生工作……一堆事儿干起来,感觉自己还是半吊子。各种的承上启下,让我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我都在适应从“被一群人带着干”到“和一群人一起干”的变化。

10月国庆节前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把500多名新生集合起来,设计人体摆字,向祖国表白。我画出样图,和大家沟通好,让干部们把人集合到位。我想,这么简单的事儿,最多半个小时就能搞定。结果现场简直一片混乱,500人站在主席台下乌压压一片,有说话的,有左顾右盼的,还有看手机的。话筒也没有到位,我只能扯着嗓子喊——我是个方向盲,分不清东西南北,所以口号就显得乱七八糟:“这边的同学向那边,那边的同学到这边……”天渐渐黑下来,下边的情况越来越看不清楚,火上浇油的是,航拍的无人机又没电了,飞一会儿就落下来充一会儿电。大家只能配合无人机来做动作,于是现场更乱了,你也吼,他也叫:“这一块可以了吗?”“航拍可以飞了吗?”“这几个人要蹲还是站?”……好容易一个动作摆好了,结果操控无人机的同学说:“稍等一下,无人机换个电池!”我只能不停给大家加油打气和安慰大家,最后嗓子都哑了。

于叶璠

于叶璠

于叶璠

复盘总结时,我进行了检讨:活动的细节没有把握到位。作为一个组织者,细节的设计、提前的彩排、现场的沟通交流,都需要精细打磨。

后来,我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次都被折磨得够呛,但在失败中我学到的甚至比胜利中还多,策划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都在成倍增长。不仅如此,失败还让我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强。我觉得,和一群人一起做事,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带着一群人做事

2021年6月,学生会换届,我又竞选了学院学生会主席,工作重心从一线转到了后方,这又是一个全新未接触的领域。这一年我遇到了我的第三个“伯乐”--范祯樱老师,我们都叫她“姐”。9月,她从我的辅导员成为学院副院长。我觉得,她是一个可以陪着我们一起前进的人。活动中,她和我们一起想创意点子;答辩时,和我们一起修改PPT、稿子;闲聊时,和我们一起八卦恋爱日常。甚至,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第一时间站起来为我们遮风挡雨。

于叶璠

于叶璠

记得是9月份,刚开学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老师们手头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就自告奋勇组织学生会的同学,帮助老师们在“奖学金申请表”上盖章。盖章本来是一项极简单的工作,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没想到的是,我们生生把简单的工作处理复杂了。我很得意地把盖好章的表格交给范老师,范老师不在意地扫了一眼,结果,就发现了问题:我们把经管学院的公章盖在了学校的审核位置!这下,所有的表全废了,必须一张张重新填写——全部老师要因为我们的错误加班。本来是想帮忙的,结果越帮越忙。我看到部长们都似乎吓傻了,露出一副快哭出来的表情。我也有些不知所措,想着这事儿是我揽过来的,也怪我没有和大家交代清楚——其实,我根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对学生来讲,学校、学院这些概念经常混作一团。我安慰大家:“别急,别急,我去找老师道歉,看咋办。”

老师们并没有批评我们,这令我们大家都很感动。范姐和颜悦色地安慰大家:“刚接触一项新的工作,做错是难免的,办公室工作除了认真之外,还要提前沟通清楚,不会不懂就多问,有时候,哪怕是你觉得自己明白,双方再确认一下也没有坏处。”

我觉得很惭愧,又庆幸得到了一次学习。做错事情不仅要承担责任,更要从中吸取教训,学到东西,有所收获。我相信,经过这件事儿,所有参与的同学不仅明白了学院、学校的区别,更是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再简单的工作,也有它的规则和要求,如果不清楚,一样干不好。当然,对我来讲,我还从中学会了理解与包容——带队伍,必须有包容心。

于叶璠

于叶璠

今年我已经大四,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最近我也参加了一些完满活动,不过是从参加者、组织者变成了讲述者。看到学弟学妹们,我仿佛看到2019年坐在教室听优秀学长学姐讲座的自己。我总是会告诉学弟学妹们珍惜遇到的每个人,珍惜每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机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喜乐”,这是挂在校园里显眼位置的一句话,我觉得我是这句话的真正践行者。我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适应学习新的技能。在信院这个多姿多彩的平台上,我恣意成长——在假期实习中,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比那些一本二本的学生差,甚至我比他们更善于表达,组织能力更强,也更自信。而这些,都是信院赐予我的,我爱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