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时光长河里,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讲述故事的渴望,希望自己的经历、情感能被听见,渴望用文字搭建起通往他人内心的桥梁。毣谷书院举办“Young・故事发生趴!故事素养体验月”系列课程,邀请创意写作徐清松、白海飞、刘向莲、申宏伟四位老师,为众多学子打开了故事创作的奇妙大门。


首课启思:探源故事是什么
在首堂故事启蒙课上,创意写作学院徐清松老师以“故事是什么”开启创作之门。同学们分组解读经典名著,用 “闯关”“历经磨难” 等词概括《西游记》取经历程,以“爱情悲剧”“人性探索”等描述《红楼梦》。徐老师指出人性思考是小说永恒主题,矛盾能让情节鲜活。在OH卡牌互动环节,同学们面对“红女孩与绿男孩共舞”“疲惫驮物之马”等场景展开想象。而面对“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话题,王嘉旭老师分享自身经历后,徐老师借此深入讲解感情在故事创作中的关键作用,指出真实强烈的情感能赋予故事灵魂与生命力,使故事成为情感有力载体。



鉴赏课堂 解析好故事的魅力元素
我们都曾被一些故事深深打动,那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白海飞老师以《百年孤独》中人们对冰块的新奇感受为引,强调好细节需真实且饱含情感。提及门罗故事里女佣、飞行员和邮差的人物关系时,同学们瞬间领悟到巧妙设定人物关系对构建好故事的重要性。为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白老师给出“两位孙子带奶奶去公墓” 等随机设定。同学们立刻化身编剧,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针对大家编写的绝症、车祸等初级剧情,白老师建议采用更具普遍性和真实感的情节,其中,“一位母亲让别人给她录一段视频”的情节,历经三次推翻重构,从最初的“临终关怀”,变成了年迈母亲为边疆儿子送祝福的温暖故事,一个好故事就此诞生。




深度挖掘:发现你的故事
我们总在寻觅独特的故事,殊不知最动人的故事就藏在自己生活的缝隙。刘向莲老师开篇以《白蛇传》为例,娓娓道来讲述故事如何在市井坊间的口口相传中不断生长、演变、增添新的情节,启发同学们关注身边人和事。随后同学们移步右岸湖畔,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出发,感受着春风的轻抚、湖水的波光、花香的弥漫……这些感官的体验如同张爱玲笔下的文字,细腻而深刻。期间,刘老师悉心指导,看到同学们多以“波光粼粼”描写湖景时,指出写作应避免重复、缺乏新意的表述,要用独特视角和词汇描绘事物。




创作揭秘:写故事的秘密法则
当故事里的角色开始“掐架”,精彩才拉开帷幕。申宏伟老师以“借助意象写出人物冲突”为主题列举《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妖精的激战、《流浪地球2》里人类对抗危机的场景,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冲突对故事的重要性。接着,同学们大胆吐槽,分享在餐厅买饭被插队的无奈等冲突。申老师生动阐释意象描绘冲突的创作三步法:明确人物冲突、挑选合适意象、围绕意象联想。创作环节则来到太行湖边。面对“在图书馆,我流下了凌晨三点的眼泪”等九个题目,大家围坐交流构思,灵感在欢声笑语中不断涌现,每一个人都在用心编织着独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盲盒品读:品味多元故事
最后一节课,踏入故事盲盒,揭晓大家笔下的奇妙骗子,徐清松老师对武婷婷同学的作品《迷宫》中“晕开”一词称赞,巧用“意在此而言在彼”的技巧,诸多意象富有深意。王毓同学的《诊断书藏在社团录用通知书之下》中精彩的开头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赞叹。轮到王柯同学的作品时,老师指出个别用词虽不准确,但结尾有力且有诗意。大家时而因精彩之处露出钦佩的神情,时而为不足之处陷入思考,同学们在场智慧甘霖中对故事创作的认知愈加清晰……




从对故事的懵懂认知,到能精准鉴赏好故事,再到唤醒自身那些挫折与奋进的故事,5节体验活动中,同学们手中握有故事的力量,相信未来无论遭遇何种挑战,都能自信讲述青春,向着更明媚的远方大步前行。
学生感悟
我觉得参加这五期课程收获很大。现在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以前不同,比如写一件事,会按照老师说的,通过细节来展现。而且理解作品的能力也提升了。以前读作品没什么感觉,现在却能体会到很多,心态变化很大。
——电气2406 王清瑞
这几期课程中,我特别喜欢老师们对《平凡的世界》这类名著的讲解,让我对那些朴实却生动的细节描写有了更深的理解。另外,听完这几期课程,我认识到情感在故事里非常重要,老师们也教了如何在故事中体现情感。
——行管2301 赵婧丽
我觉得第一节课徐老师玩的卡牌游戏能激发大家的想象,每个人想法不同,还可能产生共鸣。白老师讲的细节、故事感和人物设定那节课,我很喜欢他讲的妻子和邮差丈夫的故事设定。还有根据纸条写故事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结合实际感受去写。我想分享一个写作技巧,写故事要写实,比如写穷人,不要只强调同情悲苦,而是写他丢猪后的恼怒、为两袋米杀人、借着月光缝补破草鞋,要落实人设,注重描写而非叙述。
——区块2401 武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