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最新动态/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上河书院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三下乡|闲置屋变身美育场:「河」我一起激活岳庄新空间——“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量:

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岳庄村,一间原本闲置的村委会房间如今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艺术引擎”。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师生们,以艺术为笔、以文化为墨,打造了一间融合美育疗愈、非遗传承、直播助农和文创孵化的“美育小屋”。这里不仅是村民感受艺术、释放情感的温暖空间,更成为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赋能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场,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斑斓色彩与创意星火中照进现实。

心灵画布·艺术疗愈润心田

初见这间不大不小的房间时,墙面斑驳、设施陈旧。团队成员们立刻卷起袖子,开启了为期5日的改造工程。促进团成员贺佳乐从3D效果图设计到亲手带领成员们搭建,倾力打造了一间以“梵高星空”为艺术内核的沉浸式乡村美育小屋。她巧妙地将西方经典艺术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赋予小屋独特魅力。墙面上手绘的《星月夜》充满动感,旋转的星云营造出梦幻效果,既致敬了梵高,也象征着艺术想象力的无限可能。

步入艺术疗愈区,明亮温馨的环境和丰富的绘画材料,为村民和孩子们开辟了一个自由表达、舒缓情绪的小天地。这里提供了一个安全、包容的平台,让体验者通过画笔释放压力、表达内心。孩子们用斑斓色彩描绘童真世界,大人们则借由线条倾诉生活感悟。这里不仅是日常放松的“心灵栖息地”,定期的主题绘画活动还增进了邻里情感,提升了大家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巧手生花·非遗活化传薪火

非遗文化DIY体验区,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融合的工坊。剪纸、书法以及利用碎布头进行再创作的特色区域,让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基本技艺、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团成员化身“非遗导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剪出寓意吉祥的窗花并将传统书法元素与碎布拼贴相结合,创作装饰画或实用小物。这个区域不仅让翼城剪纸等技艺得以代际传承,更赋予了老手艺新生命,成为凝聚乡村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云端沃野·直播赋能兴产业

农产品直播间,是美育小屋连接田野与市场的“数字桥梁”。这个配备了专业灯光和设备的区域,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岳庄村及周边地区的优质小米、玉米、苹果等特色农产品,直接推向更广阔的网络消费市场。开播以来,直播间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村民收入。这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活水”,更培养了本土电商人才,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直播助农”新路径,是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灵翼传韵·文创IP塑品牌

促进团成员原创设计的“小翼”IP形象及其衍生品展示区,是空间内最具活力的创意中心。围绕“小翼”开发的抱枕、钥匙扣、团扇、帆布包、贴纸、立牌等系列产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深受村民和游客喜爱。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承载了地方文化符号,提升了乡村的辨识度和吸引力,让“小翼”成为传播翼城故事的可爱使者,助力塑造岳庄村乃至翼城县的独特文化品牌。

沃土金声·讲解育才强传播

为了让“美育小屋”真正扎根乡土、持续发光,促进团启动了“村民讲解员”培养计划。他们精心选拔了几位对艺术展品兴趣浓厚、表达意愿强的村民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团成员化身“艺术导师”,细致地讲解《星月夜》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以及剪纸、书法、布艺品等非遗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精髓。成员们担任“表达教练”,从仪态仪表到语言组织、互动技巧,手把手指导村民如何将深奥的艺术知识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有共鸣的“乡土语言”。

这间由闲置房间蝶变而来的美育小屋不仅是村民触手可及的美育课堂,更是激活乡村文化基因、培育内生力量的孵化器。当艺术疗愈抚平生活褶皱,当非遗技艺在指尖重生,当“小翼”带着翼城故事前往远方——美育小屋正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让岳庄人在文化自信的星光下,走出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促进团成员们用青春点燃乡村美育的星火,让艺术的清泉滋养童真,让文化的自信照亮田野,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下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青春注脚!

(撰稿:张晓旋 供稿:上河书院 摄影:杨栋樑 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