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星火点亮乡村希望,艺术清泉滋养童真心灵。7月13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带着知识与热情,深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岳庄村,打造了一场“完满小课堂”,开启了一场传统技艺与艺术美学的奇妙邂逅。活动聚焦“扎染”“剪纸”“DIY碎布头”三大主题,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体验,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们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乡土情怀,生动诠释了“完满教育”在乡村的实践。


安全 “慧” 守护 细节筑童心
在“安全童行”实践课上,促进团成员化身“安全导师”,通过情景模拟与趣味互动,为孩子们编织防护知识网。成员们利用卡通图解演示防拐骗口诀,组织“安全标志找找看”游戏强化交通意识,促进团成员还手把手教孩子们识别危险标识,用卡通贴纸拼出 “安全地图”。虽没有华丽道具,但专注的眼神、清脆的应答里,藏着孩子们对 “保护自己” 的懵懂认知与认真。这场有趣的安全课,把防护知识藏进游戏,让守护的种子稳稳落进童心。



扎染 “妙” 趣生 匠心润童心
在“染艺裁夏”的课堂上,素净的帆布包成了孩子们挥洒创意的画布。促进团成员们耐心讲解染艺的起源与原理,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如何通过折叠、捆扎、夹压等技法,在布面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路。孩子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将扎好的帆布包浸入染料盒中。时光在深蓝与绛红的晕染间静静流淌,色彩在帆布上层层叠叠、交融渗透。孩子们雀跃地捧着亲手染制的帆布包,不仅感受着传统扎染技艺的古老韵味,更洋溢着亲手创造美的纯真喜悦。





剪纸 “巧” 手作 文化沁童心
“剪纸映心”课堂里,红纸翻飞,银剪灵动。促进团成员们从最基本的剪纸符号、对称技法讲起,逐步引导孩子们创作窗花、小动物等图案。孩子们眼神专注,小手紧握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翼翼地镂刻。虽然动作略显稚嫩,但那份投入与认真令人动容。在促进团成员们的悉心帮助下,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孩子们手中神奇地变成了灵动的枫叶、心连心五角星等。看着自己剪出的作品,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纯真而满足的笑容。这薄薄的红纸,不仅承载着吉祥的寓意,更剪出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初步感知和对美好生活的童真想象。



布艺 “巧” 变中 创意暖童心
“布艺生趣”课堂变废为宝,将不起眼的碎布头化身为艺术的源泉。促进团成员们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引导他们观察布料的颜色、纹理,学习基础的拼贴、缝制技巧。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桌面上挑选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碎布片,或拼贴成充满童趣的布贴画,或缝制成憨态可掬的小布偶。穿针引线间,专注的小脸写满了认真;拼拼凑凑中,零散的布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看着自己用废弃材料创造出的“艺术品”,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趣和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



当扎染的蓝与红在帆布上晕染,当剪纸的红纸在巧手中绽放,当碎布头重获新生,这场艺术之旅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独特作品,更见证了完满教育在乡村绽放的绚丽之花。促进团成员以匠心润童心,用艺术搭建城乡教育桥梁,让乡村孩子在传统技艺中感受美的力量,在创造中获得成长自信。


未来,促进团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将更多优质美育资源带到田间地头。我们期待通过持续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在文化传承中培养审美力与创造力,构建“大手牵小手”的长效陪伴机制。让每一次艺术体验都成为梦想的火种,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每个孩子绽放精彩人生。
(撰稿: 张晓旋 张钰茁 供稿: 上河书院 摄影:杨栋樑 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