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月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携手白燕书院“一站式”书院社区功能型党支部,4月23日14:30在白燕书院103当燃·党建活动室,举办了【有“YOUNG”说】青年Talk·生涯规划局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范祯樱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任凯悦老师、白燕书院“一站式”书院社区功能型党支部郭丽婷、舒菲、王宣皓老师,以及优秀学生党员、书院学子代表共计20人参与。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饼为载体,将非遗传承的千年文脉与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相融合,师生济济一堂,在氤氲着麦香的非遗技艺讲述中触摸文化根脉,于红色精神的传承中锚定人生坐标,以多元视角展开生涯规划的深度探讨,在思维的激荡与碰撞中,共绘青春理想的壮阔图景。
启幕开篇:彰示非遗红韵主旨
白燕书院郭丽婷老师向大家细致阐述了活动的主旨和进程,同时,她特别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深远价值。她提到,太谷饼不仅承载着山西那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而红色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精神瑰宝。两者的交融汇合,为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古韵溯源:细品太谷饼之遗风
活动的揭幕篇章,乃是对太谷饼这一非遗文化的深情诠释。鑫炳记的饼艺传承人宿佳琦大师亲自莅临,以实物为引,以演示为媒,讲述着他与太谷饼的渊源。“太谷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最不希望礼物是太谷饼,但当我长大后却无比怀念那饼香,更愿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传承。”王宣皓老师随即也分享了他的家乡美食——压饼,将面饼擀成薄薄的一层,随后层层叠加面饼,最后起酥,香味十足。面饼擀至薄如蝉翼,层叠而上,终成酥香四溢的美味。河南的张义豪同学介绍了烩面与胡辣汤中别致的滑肉;来自吕梁的宋月同学则将红枣糕的美妙形容得仿佛枣香扑鼻;随后东北的特色美食锅包肉、冻梨,以及遐迩闻名的河北驴肉火烧,依次登场。



“同学们,今日我带来了山楂与玫瑰两种馅料的太谷饼,你们可随心所欲地塑造其形态,创新,就在你们手中!”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捏成心形,有的拉成长条,有的塑成花瓣状,或是甜蜜的甜甜圈,或是小巧的饺子状,或是圆润的球形……各式各样的太谷饼逐一亮相,最后它们被送入烤箱,静待蜕变。






青春抒怀:畅谈非遗传承担当
在学生代表交流的宝贵时光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田欣卓、刘思彤、宋月三位学子,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洞察与感悟作为引子,叙述了她们与非遗文化的相遇、相知与传承之旅。在剪纸学习中体会到的不仅是数学对称的精妙,还有民俗符号的深邃寓意——蝙蝠寓意着福泽绵绵,桃子则象征着长寿无疆。而在冬奥会颁奖仪式上绽放的剪纸冰花,更是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联结,凸显了非遗传承的重要价值。她们激昂的言辞,号召大家加入非遗保护的行列,共同筑就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尊的丰碑。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范祯樱老师向青年发出号召,“秉持匠心,坚守初心,怀抱耐心”。任凯悦老师则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考研与考公的抉择难题,细致剖析道:“考研与考公,乃两条道路的分岔,可先尝试相关试题,以分数为镜鉴,探知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后,香气扑鼻的太谷饼新鲜出炉,同学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赞不绝口。面粉与火相遇,成就了太谷饼的醇香;青春与信仰交融,铸就了党员的担当。愿这份非遗技艺的“甜”,化作深耕自我的“实”;愿这抹炉火中的“红”,照亮我们奋斗路上的“心”。



感悟:
参与此次活动,我仿若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长廊。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让我领略到太谷饼制作的匠心独运,这场活动,不仅是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非遗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数字2403 宋文珊
活动中,指尖触碰面团的瞬间,仿佛与传统技艺产生了奇妙共鸣。聆听非遗故事时,匠人的坚守初心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以匠心守初心,让传统文化在手中延续。
——食安2401 陆思懿
撰稿:王翊帆
供稿:白燕书院
拍摄:石家兴 刘玉琴 李昱莹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