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以针为毫,蘸取岁月的温柔;以线为墨,晕染时光的醇厚,于素锦之上,镌刻下历史的纹理,绣出生活的诗意。4月18日下午15:00,白燕书院在114&More·未来探寻室开展【有质青年】第19期:针韵绮梦·指尖绣艺雅集活动。在一针一线的专注里,同学们暂时抛却外界纷扰,从穿针引线开始,逐步解锁平针、回针、锁边针等基础针法,以斑斓丝线入色,布上生“花”。



问卷探“绣意”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解锁刺绣世界的奇妙密码,当然也离不开精心筹备!为挖掘每位同学心中理想刺绣的的构想,让这场刺绣之旅精准戳中期待,白燕书院发展导师舒菲老师在活动开展前,带领平面设计部全员精心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实时追踪填写进度、统计数据,有效填写人次达535人。“提到刺绣,你首先想到的地区是什么”,“刺绣有哪些针法”,“你最想学习哪种刺绣流派”……千人千面,各有所好,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想法与期待在数据中一览无余,约67.74%的大学生听说过刺绣且留有一定印象,约76.63%的大学生认可刺绣文化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价值,提到刺绣率先想到的地区,苏绣占比超80%,数据勾勒出热忱,同学们翘首以待,静候与刺绣的浪漫相逢。




妙语传“绣魂”
活动伊始,舒菲老师化身刺绣文化的“引航者”,借助PPT和摆满展桌的实物展品,带领大家穿越千年。从商周时期刺绣的雏形初现,到唐宋年间“闺阁绣”的雅致风韵,再到苏绣“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细腻婉约,湘绣“以狮虎为魂,毛发毕现”的豪放大气……舒菲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梳理出刺绣艺术绵延千年的传承脉络。“平针是刺绣的基础,行针平稳才能绣出细腻质感;回针常用于勾勒轮廓,巧妙收笔才能让线条流畅自然;锁边针则用于固定边缘,针脚疏密直接影响绣品的耐用度……”舒菲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将平针、回针、锁边针等基础针法拆解成更易于理解的“刺绣指南”,让复杂的刺绣技艺变得简单易学。



银针舞“千丝”
桌子上,彩线如七彩流霞铺展,绣绷、绣针、素布整齐排列,同学们领取工具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先在小块素布上练习基础针法。银针穿梭间,有人因线迹歪斜蹙起眉头,舒菲老师轻声引导并亲手示范:“下针角度要稳,收线力度要均匀。”指尖的温度与经验的传递,让笨拙的针脚逐渐变得齐整。
掌握基础后,大家开始在布料上绣起了简单纹样。有的同学用平针试着绣小花,鹅黄色的丝线在布面轻轻勾勒出花瓣的轮廓;有的同学用回针小心描绘兔子模样,银针穿过布料时发出细细的“沙沙”声;有的同学笑着理顺打结的丝线。指尖起落间,每一片花瓣、每一道弧线都带着初次创作的温度,虽不工整却满是心意。






匠心呈“绣色”
当最后一根丝线完美收针,一幅幅饱含巧思与热忱的刺绣作品依次铺开。作品的针法虽显稚嫩,针脚也不够均匀,每一针却都倾注着认真与专注,洋溢着同学们的热忱与质朴。“色彩过渡很自然,看得出在配色上下了功夫……”舒菲老师从色彩过渡、针法运用、轮廓塑造等角度,逐一点评,用鼓励的话语为每一份匠心加冕。绣绷上的方寸天地,此刻化作文化传承的载体,让古老的刺绣技艺在年轻的指尖重新绽放光华。



在这一方小小的绣绷之上,大家用针作笔,以线为墨,将热忱与专注融入每一针脚。古老刺绣技艺借此跨越时空,在年轻指尖重新焕发光彩。同学们也在这一穿一引、一绣一织间,开启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征程 ,未来必将以青春之力,续写古老技艺的崭新篇章。
感悟:
穿针引线时,每一针都像在和自己聊天。线总打结,布上的针脚也歪歪扭扭,花瓣不像花瓣,叶子不像叶子。可盯着绣绷久了,心里的烦躁慢慢消散,看着自己绣的小花,虽说不工整,但歪扭的针脚都是我认真尝试过的证明,我觉得很满足。
——国贸2402 王丹贞
学绣平针时,总觉得线走得不够直,反复拆了绣、绣了拆。绣完一块小帕子,掌心有点酸,却莫名开心。以前那些让我坐不住的急躁情绪,在一针一线里不知不觉变少了。看着这块绣布,就像看到了自己,虽说做得不太好,却也见证了我慢慢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金融2402 石志柔
撰稿:郭东旺、秦丹阳 供稿:白燕书院 拍摄: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