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我校劳动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深耕与播种。从基地探访到理论研讨,再到亲身实践,我校沿着“知行合一”的路径,为师生们构建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劳动教育新图景。
探访潇河书院,把耕作计划搬进田间地头
用脚步丈量土地,将劳育的构想播种在真实的土壤中。10月底,无边书院综合办主任雷淼、书院发展导师续凯璇、秦鸿业带着满满的期待,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新耕读劳育项目拓展推进事宜探访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潇河书院。校外指导老师熊师傅带领大家漫步田间,感受泥土的芬芳,书院教师详细了解了潇河书院的场地资源。随后,无边书院教师与营地教育中心孙东升、熊师傅一同以学生体验感强、收获性佳等作为出发点,系统规划本学年冬小麦播种与耕作项目,从节气农事体验到作物生长观察,从田间管理实操到收获分享会,期望让同学们在亲历春华秋实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劳动的真谛、科技的力量以及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让劳动教育超越单纯的技能学习,升华为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与文化传承。




老师技能“充电”!让劳动教育课程更“对味”
想让学生爱上劳动教育理论课程,老师得先吃透“方法论”,11月4日无边书院召集了全校14位劳动教育理论课程授课老师,围绕“怎么让学生爱上劳动教育课”“哪些章节作为重点”等问题展开讨论,老师们在互动教学设计、优化课程重点上达成了多项共识,为新学期课程的精彩呈现做足了准备。书院部部长李鹏鹏强调,要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价值与地位,课程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讲解,更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设计,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无边书院综合办主任雷淼就劳动教育档案填写、学习通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同时,明确了教学评价标准:不仅看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关注劳动态度、合作能力和感悟收获,把抽象的教学要求变成可落地的课堂方案,期待在即将开展的让每一堂劳动教育理论课都有亮点、有深度、有温度。




下地撒欢,在泥土芬芳中感悟真知
纸上谈兵不如躬身实践!在潇河书院的田间地头,11月7日一场热闹的冬小麦播种“实战”正式上线,熊师傅带领40余名同学分辨麦种、掌握撒种密度,并演示耕地、覆土的正确方法,“撒种要均匀,不能扎堆也不能太稀疏”“覆土不用太厚,刚好盖住麦种就行”。熊师傅边说边示范,弯腰、点种、覆土……仿佛与土地进行着一次无声的对话。金色的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微凉的秋风拂过年轻的脸庞,同学们虽动作略显生涩,但神情专注,在泥土的芬芳中体会着劳动的重量,在协作中感受着集体的温度,鞋上虽然沾满了泥巴,额头也沁出了汗珠,但看着一行行被精心播下的冬小麦,一种与大地紧密相连的踏实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






一粒粒麦种埋进泥土,是劳动的开始;一次次实践沉淀成长,是教育的回响。劳动教育这场生动的实践让同学们触摸到泥土的温度,学会了耕耘的技巧,更在心底种下了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种子,这片寂静的土地,因这些青春的汗水与熊师傅这样守护者的坚守,正悄然孕育着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而即将开展的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也即将为这春天,注入更加深厚而明亮的力量!
供稿:无边书院 撰稿:薄一帆 拍摄:秦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