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电影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每一帧画面都是岁月的留痕和文化的沉淀。5月14日16:00,杏花书院联动电影评论中心张振帅老师,在表达力大厅举办画里有话第13期活动——帧影寻踪·跨时空的荧幕对话,在光影交错中,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辨之旅,探寻历史与文化的深邃奥秘。


活动伊始,张振帅老师以一首描绘中国朝代更迭的歌谣,引领同学们缓缓步入漫漫历史长河。在追溯古代文明的篇章时,张老师深入剖析了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将秦始皇在历史重大事件中的心灵挣扎细致展现于众人眼前。影片中对先秦时期山川风物的精妙刻画,完美融合了电影创作背后对历史的尊重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同学们仿若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谈及电影《只此青绿》,张老师表示这部电影以独特视角呈现了北宋画家希孟绘制《千里江山图》的历程,传递了中国式精神理念,勾勒出北宋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风貌。在讲述《末代皇帝》电影时,张老师指出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用倒叙和嵌套的时空结构,展现溥仪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摆脱枷锁的挣扎,塑造出充满宿命与悲情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对清末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张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了近代历史影片中。从《红色娘子军》,到新世纪的《建党伟业》,这些影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斗争。电影《茶馆》则成为探讨社会阶层与文化冲突的重要载体。以一个小小的茶馆为缩影,影片巧妙地展现了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时代巨变与人事沧桑,透过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而《芙蓉镇》凭借对小镇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精湛的艺术表现,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活动现场,同学们沉浸在电影的魅力之中,不时被精彩的影片片段和独到的讲解所触动。他们深刻感受到每一部电影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不同时代电影的对比,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的变迁轨迹与人性的多面性。

此次画里有话,以电影为媒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光影流转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与人性的光辉,收获了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触动。这场跨时空的荧幕对话必将在同学们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记,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持续探索与深入思考。
(撰稿:李菁欣 供稿:杏花书院 摄影:杏花书院品牌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