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 College community

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

【寻迹大咖·书评】在思考、重构中探寻书籍中的商业思维

发布日期:2021-11-04 浏览量:

编者的话:自我校启动“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以来,各部门积极组织师生进行常态化阅读互动,各学院、书院开展多形式、多维度、多路径的阅读交流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师生阅读热情,在对大咖经验的思考、交流、碰撞、探讨中寻觅商业成功之道。太古科幻学院通过阅读任正非、马云、雷军、霍华德·舒尔茨、史蒂夫·乔布斯等大咖的传记,品味他们面对梦想时的不懈奋斗,以及面对苦难时的永不言弃,感悟精神,在工作中优化个人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清晰职业规划,明确奋斗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太古科幻学院申宏伟 阅读书目《任正非与华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完《任正非与华为》,我脑子里浮现出《周易》中的这句话。

【寻迹大咖·书评】在思考、重构中探寻书籍中的商业思维

任正非的生命历程并不顺利,其间经历过两次十分艰难的困境。

第一次困境发生在1982年,当时43岁的任正非从四川某部队转业来到位于深圳的南油集团工作,成为该集团下属一家电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如鬼蜮一般的商海,让他遭遇了人生中第一个“寒冬”。因为一笔生意被骗,公司有200多万贷款收不回来。任正非只得离开南油,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业者”。

如果换作平常人,面对这样的际遇,极有可能一蹶不振。但是,面对从天而降的困境,任正非选择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昂然屹立。他和父母、侄子一起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重新开始创业。此时的任正非犹如一张绷紧的弓,正在瞄准目标射出自己的希望之箭。

“扼住命运的咽喉”是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然而,似乎很少有人追问,究竟该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倘使没有超越常人的毅力,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便终究只能选择缴械投降。

第二次困境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华为遭遇了北京“港湾网络”和美国“思科系统”的双重夹击。“港湾网络”的创始人李一男本是华为团队中的骨干成员,2000年底,他带着从华为拿到的股权结算和分红北上京城,创立了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并且迅速成为电信业的“黑马”,开始抢占华为的市场。2003年,华为在美国的对手“思科”公司组成强大的诉讼团队,向法院递交长达70多页的诉状,对华为进行起诉。

任正非带领华为公司成功解决了这场重大危机。危机之所以能被解除,要归功于华为特有的“狼性”文化。任正非曾多次鼓励团队员工:“企业要发展,就要培养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

华为的“狼性”文化有其源头。任正非早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直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长期的部队生活,形成了任正非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军人气质。

这种极富战斗精神的“狼性”文化,其实也接续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谱系。从上海石库门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陕北窑洞到北京中南海,共产党人总是能够在逆境中铸造奇迹、扭转乾坤。作为熟读“毛选”、一腔热血的老党员,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构成了任正非精神世界中的重要部分。

经过这样一番耙梳,一条绵延不绝、跌宕有致的思想脉络浮现于我眼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崇仰的人格典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精神灌溉后世、其泽甚广,至近代投射于共产党人,至当代又投射于任正非与华为。

放眼未来,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人,都将随时面临岁月与苦难的考验与淘洗。能否笑对苦难、昂然屹立,取决于民族与个人本身的韧性。在历史长河深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十个字注定将永远闪耀着灼灼光辉。这句古老的箴言启发我们:那些困扰我们的东西,也正是成就我们的东西。

放眼未来,成就理想

(太古科幻学院扈逸文 阅读书目《马云与阿里巴巴》)

读完《马云与阿里巴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马云在美国的一段经历。马云在美国走投无路,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场用几分钱赢来了600美元。我们并不能考证这段经历的真实性,作者写这个情节,似乎是想让我们相信成功的随机性,一个人的成功似乎是真的要有运气的成分在的。

【寻迹大咖·书评】在思考、重构中探寻书籍中的商业思维

但他紧跟着写了马云在美国接触了互联网的经历。作者说马云是否是第一个接触到互联网的中国人这不可考,但在当时绝对是最先接触到互联网的凤毛麟角之一。这又说明获得成功并非完全仰仗运气,运气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新鲜的机遇,但真正付诸实践,或者说能够抓住机遇,还是要靠自身对于未来时代发展和生活的敏锐嗅觉。

在看此书的中途,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提及阿里巴巴的时候究竟在想什么呢?是马云、淘宝天猫,或者还是阿里巴巴本身?其实可能是更抽象的,比如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帝国,或者更加虚幻的,因为阿里巴巴的手已经将我们的日常生活牢牢牵住。

这么想来,什么是出色的商人和商机?并非是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可能与大家的日常生活贴合更多,才能更好地占据用户;同时还需要有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敏锐嗅觉,比如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候想到介入互联网进行售卖商品,涤荡了整个线下零售业,那么基于这种猜想,我们是否能将VR技术视为下一步更有可能改换日常生活的内容呢?

所以机遇又是什么?我想大概不只有时间、地点和事件这样的抽象的东西,还有对于未来的思考。对未来的思考范围的宽阔性又是基于对当下生活的体察,所以更重要的或许是要我们立足现实,观察生活,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未来、当下和过去是割舍不开的。

对于历史发展,或许我们可以与马云想要阿里巴巴做成一个全球贸易性质的集团来对照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个大趋势,而阿里巴巴也正是这个时候投身这个趋势之中,也是经过了多年的实力积攒,终于乘上了第二场信息全球化的东风,于是东风扶摇,获得了当下的地位。

相信在阿里巴巴积攒实力的时候必定是怀着全球化的远望的,只是在等待某一个节点,可能是政策的支持也可能是科技的发展。所以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如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样的有坚定的目标,而且是有蛰伏的坚持。

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

(太谷科幻学院任诗晴 阅读书目《雷军传》)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中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在阅读《雷军传》,我深深地体会到,人因梦想而伟大,因规划而精彩,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雷军没有洞察时事引领风尚,也没有站在风口上升腾达一夜成名,他总是规划先行,小步快跑,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

【寻迹大咖·书评】在思考、重构中探寻书籍中的商业思维

人终究会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回到雷军大学看过的那本对他影响重大的《硅谷之火》,或许年少时候的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的梦想,终究会困扰他一生。对于个人,要有思想和灵魂,才能获得明白,取得成功。对于企业,要有远景、使命、价值观,才能做得强大,基业长青。世间万物,皆有灵魂,我们要不断地寻找灵魂,探究灵魂深处的事物。雷军是改革开放以来,平民阶级创业者奋斗的天花板,他创立或经营多家上市公司,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小米公司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属于中国科技公司的排面之一。不管他做没做到,至少他努力想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商品。

首先,雷军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在雷军的愿景里,让所有享受科技的乐趣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创办小米是他此生最大的幸运。雷军其实是最接近你我的普通人,在他奋斗的历程中找不到所谓的拼爹,岳父等关键词,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这点对于这个时代相当重要。作为学生,他刻苦学习,两年修完大学全部学分;作为金山总裁,他殚精竭虑,以劳模的努力带领金山成功上市;作为小米创始人,他坚持自我,要让所有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他给公司制定了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就是通过小米人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这里指的“每个人”,指的是最广大的老百姓,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小米,花相对更少的钱,买到足够接近最前沿科技的生活产品。和别的团队不一样,雷军找的8个联合创始人,6个是工程师,2个是设计师,而且都是热烈的电子设备发烧友,对改进手机工艺,提高用户体验有着顽固的追求。

然后,雷军还有一个特点,矫枉过正,使得自己演变成了追风的投机者。记得雷军今年在济南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公司年会说过:“我在做小米之前,其实我仔细研究过日本的工业和消费电子的改进。其实是70年代索尼带动了整个日本工业,80年代三星带动了整个韩国的工业,我们未来如果坚持10年或20年,当大家回头看我今天讲的内容的时候,一定会认为小米带动了整个中国工业。这就是我今天想来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我的一点点希望,我希望我们小米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大家,能够帮助中国工业,能够帮助每个消费者。这其实也是我想看到的,也最为期待的。”虽然雷军有自己短板不足,做出来的企业目前遇到一些困难,但依旧值得自豪,是值得敬佩的好榜样。99%的人连勤奋都没拼到位。

此时此刻,这本书留在我脑海中的真实感受是这样的。老师和学生是都可以从《雷军传》中学习到很多,比如,现在的我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与我的努力和付出有关,如果生活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抱怨,更不要羡慕别人,保持平常的心态。如果我想生活得更好,那么更努力吧;挫折对漫长人生而言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伟人们也会经历,别要死要活的,战胜它你就升级了。

虽然现在对小米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我依然愿意相信雷军,相信小米,正如小米的slogan——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追逐梦想——关于咖啡的奋斗史

(太古科幻协会程翌康 阅读书目《将心注入》)

提起咖啡厅,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星巴克。没错,星巴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单单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一千八百多间,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据说每18个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在国内开张。人们在星巴克不仅仅是安安静静地喝咖啡,而且会看看书,写文章,对着电脑工作,又或者是约上朋友聊几句,或者与商业伙伴谈点生意。

【寻迹大咖·书评】在思考、重构中探寻书籍中的商业思维

在今天,与其说星巴克是一家咖啡店,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全民的休闲场所。不过别看星巴克现在这么火,40年前它还只是美国西雅图的一家卖咖啡豆的小作坊呢。

霍华德·舒尔茨首次在这本书中披露了个人成长的经历细节,它不仅是一本个人自传或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而且对于追求生活梦想的人,也颇具启发意义。你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让你极为苦恼的事情,或是在追寻内心的过程中常常畏惧。那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是选择始终相信,还是一蹶不振呢?《将心注入》这本书中,霍华德·舒尔茨结合自己的成长,想告诉读者,在生活中面临问题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对未来始终抱有信心。

霍华德·舒尔茨从加入星巴克就把对咖啡的激情转化为事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次公司派霍华德·舒尔茨去意大利,他留意到一个小小的咖啡吧,就进去转了一圈,走进街道边又发现了几个咖啡吧,这让他看到了美国少见的景象。他仿佛打开了星巴克的未来,领悟到大家并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享受喝咖啡的时刻,这才是星巴克想要的。

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作为竞争优势。霍华德·舒尔茨将自己幼小的经历,父亲在工作时所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将这些苦难成长史转化为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从而驱使自己在工作事业中的原则,让星巴克真正成为震惊世界的商业奇迹。这本书分享了他窘迫的童年经历。他从七岁开始有了另外一个梦想——建立一个能够将公司的成功、财富与公司中的每一个人分享的企业。霍华德·舒尔茨在1990年,也就是公司第一个盈利的年份,向公司的董事会提出了一个对星巴克的未来更具深层意义的建议,那就是推行咖啡豆股票,使星巴克中所有的雇员变成了合伙人。

对这个世界保持绝对的好奇心和学习心。霍华德·舒尔茨从零出发,用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的学习分享咖啡的一切,例如顾客的喜好,咖啡的原材料、品种,烹饪工艺,各国咖啡的特点,市场文化,咖啡的体验以及创新等等。不妨想象一下,如果霍华德·舒尔茨当时没有这样的好奇心和学习心,我们还能看到今天的星巴克吗?

激情铸就梦想,《将心注入》能让人重新振奋起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听从自己的心灵,即使遭人讥笑也无所谓,只要你充满激情,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的。

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太古科幻协会申萌尧 阅读书目《史蒂夫·乔布斯传》)

始读《史蒂夫·乔布斯传》觉得乔布斯的成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极富远见、才华横溢,传记的描写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社会经验。世界上只有一个乔布斯,我们无法复制他成功的经历,但他所带给我们的精神永存不朽。

【寻迹大咖·书评】在思考、重构中探寻书籍中的商业思维

从创办苹果公司,到被自己招聘的人员挤出苹果公司,再到参股皮克斯成为CEO,最后到苹果公司收购NEXT,重回苹果。期间的十几年,乔布斯经历了之前没有过的历练,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形成了独特的行事风格,他也总是在产品设计中精益求精,力求把产品的设计和审美做到最好。

“热爱你的工作,是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如果你还未找到,那就继续寻找,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心,你的直觉,将引领你走向梦想。”这是乔布斯的一句至理名言。他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解雇,一度想要离开硅谷,但是他仍爱着他做过的事,是热爱让他支撑了下去。

乔布斯对IT业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掘新兴科技隐藏的潜力,一位将科技赋予人性的伟人,他真正懂科技,科技本身并没有表情,是冰冷的,是机械的,但他能洞悉其中令人熟悉,触动人心的一面,他并没有发明什么,他只是发现了那些被别人忽视的可能性。“改造,使之变得更好”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

“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乔布斯虽然离去,但他改变了电子数码产品的未来,永远怀念乔布斯,他的人格魅力,做人做事和创业风格,永远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太古科幻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