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它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我们作为法学院的师生也应该密切关注和回应这一社会热点。”昨晚,法学院法学系教师夏伟在模拟律所课堂上与同学们就民法典中的热点话题及争议焦点进行了讨论研究。思维碰撞间,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更加立体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太行书院于6月5日邀请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赵智岗老师在腾讯会议举办了“红色思享家之民法典的时代,人民至上的好时代”主题讲座。为同学们介绍了民法典的编篡历程和基本内容,让同学们聚焦全国两会,进一步明确同学们的前进方向和信心。

两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每一个国民都密切相关。在本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召开两会的重要议题中,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通过。老师点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新时代是人民至上的时代。”赵老师讲到:“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发展,从古至今都有‘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民生无小事,事事系民生等说法。马克思、毛泽东等伟大精神领袖也曾谈到人民是历史过程的积极主体,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听了老师对于民法典的讲述,李艳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赵老师着重指出人民至上是凝聚强大动力,是成就中国奇迹的密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坚守。赵老师讲到:“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顾一切抢救生命,更加彰显出我党的人民立场和人民力量。”
听了本次讲座,张国庆同学受到了很深地感触:“这是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应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为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春暖大地万物勃发,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每一位太行学子都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念和善于化解危机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满怀激情地聚焦两会,关注民法典,用行动谱写时代之歌,以精神荟聚祖国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