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拓碑,始于南朝,它的出现为雕版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传承中华文明,让同学们深入体验拓碑技艺,11月23日16:30,三达书院于意空间开展“古欢(第7期):金石传拓文化雅集”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金石碑刻有传拓,一身妙艺守丹青。非遗科普馆研究中心负责人以“帮助同学们欣赏古人的艺术之雅”为切入点,以起源之地传诉拓碑之史,带领同学们纵古观今,使大家走进拓碑发展史的生命历程之中。负责人在实践中讲述拓碑的制作过程,将拓印对象的花纹和文字剔刷清晰,用大小合适的宣纸敷盖,再将纸微微润湿,蒙上一层软性纸,用鬃刷轻轻敲捶,待到宣纸干湿适中,用拓包蘸适量的墨水,再次在纸上轻轻敲打,一张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复制完成,完美的拓碑成品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拓印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耐心必不可缺。活动过程中,拓碑成品的展示像隐形的魔法牵线一样牵引着同学们的身体各处,行动的热情瞬间被激活,清碑、上纸、打碑、刷纸毛、风干、上墨、揭取六大步骤依次出现在同学们巧妙的双手之中。欢乐持续升温,但屡有问题出现:在用刷子敲打过程中用力过猛,导致拓纸破裂,重新来做;拓纸没有干就上墨,导致墨渍渗入到碑文中,使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了碑拓的本真。这些问题阻碍着同学们的操作,但积极探讨的热情并不固封于自我,在纸墨间穿片越古今的美妙互动中,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扑墨、擦墨等拓印技法,用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满意的拓片作品,同时亲手制作的精美拓印诠释着对金石传拓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拓碑文对大家来说是有益的,而且能把碑文现存的情况忠实的、永久的记录下来。参与者赵亚楠同学表示:“其实我之前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拓碑技艺,更多的是在《非遗公开课》这档节目中看到的。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拓碑’这项非遗文化,让我感受到保护非遗文化的沉甸甸的责任。今后我要不断的充实我的史学知识,阅读浩瀚的书海,为传承文化贡献出一份力量。”


蓦然回首,非遗之美、中华文化之璀璨早已深入人心,文字绘画结合的艺术瑰宝时刻浸润着每位中华少年的艺术情操。希望同学们从本次活动中能够了解碑拓文化,深刻感知非遗世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的补给,取其精华,做非遗文化的拥护者、保护者,同时不断在动手实践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让中华非遗文化血脉不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