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历经岁月也不见消减,有一种精神,在时光的打磨下只会愈发让人钦佩。这种力量因梦而起、而为、而成,它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同一种精神。也正是这种中国人的精神,使得我们在技术水平尚且落后、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建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11月23日,太行书院名誉院长、思想政治教育博士、思政体验教育研究者薛保红教授于太行协作力大厅与58位太行学子云端对话,阐释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内涵,引领学子们共同走进红旗渠修建的伟大历史中。

引领对话 走入红旗渠世界
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薛院长提到要秉持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形成的精神,并深刻阐述:“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中华民族正是在生命之躯到精神之躯的带领下形成了红旗渠精神”。

传承精神 探索红旗渠理念
红旗渠精神,在疫情期间也要发展起来。身为红旗渠精神营地的总设计师,薛教授在讲到疫情间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发展红旗渠精神时,提出:青少年要结合历史故事情节在营地中将红旗渠精神表达出来,以“让更多人去成为新时代追梦人”为育人目标。奋斗是永恒的,每个人的梦想都应该建立在党和国家的基础上,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回顾红旗渠精神营地的建设,薛教授从课程体系、生源教育、育人理念、五生促五育、战略意义五个方面来塑造红旗渠精神。“一切以生命健康成长为本,建立体魄强健,品格坚毅,勇敢担当的理念,共同将红旗渠精神课程化、活动化、鲜活化和实践化。”薛院长对每一位同学报以最大的期望并鼓励在学习中去传承这种精神。

付诸行动 在实践中感悟
薛教授在讲解之后,同学们也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红旗渠精神?在传承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薛院长解答到要尊重红旗渠精神的基本思想,历练能力,修炼平性,身为太行干部、干事更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份工作,办好每一项活动。谈到红旗渠精神与太行精神结合问题时,薛教授也进行了反问,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艰苦奋斗?需不需要团结协作?需不需要无私奉献?需不需要自力更生?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将太行精神与红旗渠精神相结合,深刻理解找其精髓,实践于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世纪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也希望太行书院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秉持红旗渠精神,更加团结协作,将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学生心得: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干劲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才能磨砺出像红旗渠精神一样顽强的红旗渠人。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艰苦奋斗,将红旗渠精神践行到底。
——太行书院 孙秀
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格,将红旗渠精神时时刻刻记在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太行书院 徐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