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动态/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动态 > 正文

全生异科导师领读经典|师生共话《永恒的活火》

发布日期:2025-11-18 浏览量:

当张瑞敏《永恒的活火》与青春的思考相遇,思想的火花在此刻点燃。在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将书中的“人单合一”“自我颠覆”等理念,与自己的学习生活、专业规划链接,展开一场跨越学科的阅读之旅,让我们透过他们的文字,一同聆听共读带来的思考回响。

书籍简介

《永恒的活火》是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于2023年联合湛庐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管理类著作,基于其自2005年起主导海尔集团转型的实践经验撰写而成。全书以海尔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为物联网生态型企业的历程为背景,系统阐述“人的价值最大化”核心理念及组织变革路径

指导老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 于叶璠

参与异科导师共读《永恒的活火》并合作制作手抄报,这段经历让我收获满满。起初,我对“人单合一”“持续变革”等理念感到晦涩,导师以跨学科视角拆解,结合学习生活实例耐心讲解。让我顿时明白,就像我们小组合作中墨守成规导致效率低下的经历,我们需要从“自我颠覆”角度反思。

制作手抄报时,我用火焰图案象征“创新之火”,突出“永恒变革”主题。火的燃烧与熄灭,恰似生活中的得失与成长,其实我们不必畏惧变化,而要在流动中寻规律、适节奏。这次共读活动让我既读懂了书中的创新智慧与哲学思考,更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转化。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白燕书院 张思宇

指导老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 李国金

张瑞敏《永恒的活火》中“让每个人成为火苗”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书中海尔“人单合一”变革、打破科层制、打造小微团队的实践,让我懂了创新与个体价值对组织活力的重要,也纠正了我认为其只适用于大企业的偏见。

李国金老师指导我,要批判性看待模式,核心是激发个体主动性而非照搬形式。这让我反思,小组合作中我常甘当“执行者”。老师说“管理让每个人获得尊严”,学习中便是主动创造价值。

如今小组任务,我主动提出创意、协调分工。这本书让我明白,成长不是被动适应,而是点燃自己的“活火”。未来我会保持主动性,在协作中实现价值,在创新中成长。

—— 大健康学院/箕城书院 王一凡

指导老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 樊云云

比起一成不变,我们的成长应是动态变化的,海尔濒临倒、资不抵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历经6次大刀阔斧的变革成就为现在世界先锋性的生态型企业,张瑞敏先生认为企业应该永远保持活力,不断变革,人更应如此。

我是名专升本学生,曾急于求成,总想“快速见效”,盲目跟风尝试,结果精力分散,没积累下真本事,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里。樊老师借张瑞敏“人不能自以为非”“不能被静态评价,过去的表现不代表他的潜力”的话来调节我的焦虑情绪。后来我不再贪多求全,学着“自组织来应对”各种不均衡的社会形势,形成正反馈循环,我逐渐沉下心聚焦专业能力打磨,深耕细分领域,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注重创造价值、交付价值。

——信息工程学院/无边书院 刘勇圻

指导老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 刘金良

《永恒的活火》以海尔集团成长历程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这家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突破,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作为一名在读大学生,未来我也有创业的可能,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触。我会在时代的浪潮中勇敢前行,不断探索、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创业精神、创新理念和管理哲学的经典教程,更是一部关于海尔集团发展史的精彩著作。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三达书院 蔡雨璐

指导老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 王立康

作为物联网专业大一新生,初读《永恒的活火》,我满眼都是海尔的商业案例,却不懂与物联专业的关联。异科导师王立康老师点拨道:“海尔‘人单合一’的生态思维,和物联网‘万物互联、价值共创’的内核相通。”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书中海尔砸冰箱坚守品质、拆分组织拥抱变化的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面对失败,我总急于换方案,却忽视了“活火”需在淬炼中保持热度。

王老师进一步引导:“‘永恒’不是固守,是在迭代中守住根本。”这让我跳出对案例的盲从,开始辩证思考: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若只照搬书中旧法,怎能创新?这本书让我明白,批判性思维是在汲取经验后主动求变,成长就是把企业的“互联”智慧,转化为物联学习中“扎实筑基+灵活创新”的能力,让专业之路的“活火”越烧越旺。

——信息工程学院/箕城书院 张宇君

指导老师:箕城书院全生异科导师 侯琪

在变化的土地播种永恒——景观设计中的商业哲思

侯老师组织的经典书籍阅读活动中,跨学科视角让我收获颇丰。《永恒的活火》中“动态平衡”的理念,为我的专业视野打开了新维度。作者以硅谷企业迭代为例,指出“真正的永恒非静止,而是适应力的升华”。这恰恰呼应了园林行业的本质:在城市化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中,设计师需平衡商业价值与可持续性。书中“活火”隐喻,更坚定了我对职业的诠释:园林是“在地永恒”的艺术。

——大健康学院/三达书院 陈思琦

思想的活火,一旦点燃,便生生不息。从迷茫到清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造,从急于求成到沉心深耕——六位同学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经典理论在个体生命中绽放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