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造纸术与青春创意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0月31日12:30,上河书院206竹林·围炉夜话里热闹非凡,白燕书院在此开展了“PULP BOOM纸浆炸场计划”的非遗创新活动。18位参与者齐聚,在纸浆造纸的非遗赛道上,来了一场“历史溯源+游戏竞技+艺术创作”的多元碰撞,把传统工艺玩出了青春潮范儿!
硬核开场:深挖纸浆造纸的“历史藏宝图”
活动开篇的“纸浆造纸非遗趣味新体验”环节,秒变“历史问答现场”。主持人文化培育部副部长田如蜜抛出“造纸术由来”的问题,现场参与者纷纷举手抢答。“我知道!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这些材料造纸……”金融2503班石芳同学详细作答后,食安2502班梁亚清同学随即补充简化:“其实就是古人将废料转化为书写材料的智慧结晶!”10分钟的互动问答,把纸浆造纸的历史背景变成了趣味知识对决,原本对工艺一知半解的参与者,瞬间被勾起探究欲——原来千年前的造纸智慧,藏着这么多待挖掘的故事,而这份智慧,正等着年轻人用新玩法去续写传承篇章。



高能闯关:玩着游戏就把创作素材“爆”齐了
随后的游戏竞技环节悬念迭起,将现场气氛彻底引燃。首轮“筷”手快眼接力赛率先点燃战火,各二人战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夹珠入碗”挑战。赛场上,队员们屏息凝神,巧手运筷夹取滑溜的弹珠,最终根据排名,优胜队伍赢得了3至5包基础纸浆,为后续创作奠定了关键的原料基础。紧接着的“记忆对对碰”则是一场专注力的终极考验。参与者拥有1分钟时间极限记忆多组卡牌位置,随后两两展开紧张刺激的翻牌对决。每一次成功的配对都引发阵阵欢呼,胜出队伍成功将缤纷颜料收入囊中,为作品注入了鲜活的色彩生命力。



压轴登场的“疯狂传递”更是笑点密集,4人小组需按“这是一个小熊猫,是什么,小熊猫,是什么”的固定口令节奏接力描述,5分钟练习后的正式比拼中,任何细微的卡顿或错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现场气氛在妙语连珠与意外口误中持续升温,最终按名次角逐出干花与装饰“星星”的得主。三大环节设计巧妙,环环相扣,不仅让参与者在热烈互动中收获了极致乐趣,更在实战中集齐了纸浆、颜料与装饰物等全套创作材料。整个过程超越了简单的游戏,成为团队默契凝聚与创作热情点燃的催化剂。

手作高光:我的“非遗DNA”在此刻觉醒
活动进入核心环节——“艺术魔法”创作阶段。一段3分钟的纸浆造纸教学视频率先揭开了非遗技艺的面纱,“塑形技巧”与“上色秘诀”通过直观演示清晰呈现,参与者全神贯注,沉浸于传统工艺的精妙之中。随后的“纸浆变变变”创作中,大家将游戏环节赢取的纸浆、颜料、干花等材料转化为艺术语言,亲手赋予创意以形态。干花被巧妙嵌入纸浆,定格为带有自然呼吸的立体画作;颜料自由挥洒,勾勒出独具个人风格的色彩篇章。






这场非遗创新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同学们通过趣味问答、团队游戏和创意制作,亲身体验了造纸技艺的独特魅力。当纸浆在指尖绽放成艺术品,传统文化以最鲜活的方式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这不仅是一次技艺传承,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青春对话,让非遗在创意中焕发新生。
感悟:
调颜料时不小心混了色,却意外调出了独一无二的青绿色。这份不完美反而让作品更有温度,原来创新就藏在每一次意外的尝试里。
——电气2503 乔新博
当筷子夹起滑溜的弹珠时,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这份专注让我体会到,古人造纸时也是如此全神贯注,原来匠心就藏在这些细微处。
——经管2502 底思宇
撰稿:刘宇君 阎仪彤 王翊帆
供稿:白燕书院
摄影:王佳怡 薛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