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能在英伦的晨雾里走过,就再也不会把世界看窄。”10月29日12:30,由白燕书院与国际交流学院联袂打造的“U”然自得 漫话英伦文化活动,于上河书院204圆心·青春社区剧场温暖启幕。本次活动特邀两位资深师者联袂主讲:世界文化体验工坊张派老师,足迹遍布英伦、深谙跨文化交流之道;另一位则是国际交流学院的郭羽轩老师,拥有多年专业翻译经验,精通中西语言与思维差异。他们以搭建趣味文化教育平台、打破国际认知壁垒为初心,结合自身深厚的海外阅历与翻译心得,带领学子们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在英伦风情与思维碰撞中拓宽国际视野!

一张照片掀翻“英伦滤镜”
“一组照片,炸开刻板英伦”。活动伊始,张派老师并未罗列枯燥数据,而是用一张张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将大家的思绪拉往英国。校园草坪上洒落的暖阳、百年红砖楼墙上的雕花、林荫道旁静默的长椅,还有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那座银光熠熠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这座记录着《泰坦尼克号》建造历史的建筑,内部详尽展示着船只建造细节,成为电影粉丝的打卡胜地。
作为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亲历者,张派老师通过对比中外校园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到多元教育的魅力。英国校园草坪向师生和公众放开;校内完善的无障碍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因物价高从“做饭小白”成长为“聚餐主厨”。这些鲜活片段引发了在场同学的浓厚兴趣。




差异破冰、纸条传暖、撕标护国——张派老师的三幕英伦记
“在英国,社交从不是高深的学识,几句恰到好处的问候、一场轻松的寒暄,就是打开交流的钥匙。”张派老师提出,当地图书馆藏遍各国书籍,每当小组作业时,老师总特意把不同国家的学生凑到一起——要的就是在差异里撞出思想的火花,在热络的交流中融掉偏见的坚冰。
最让他难忘的,是那段戳中心扉的经历:在一次打车途中,英国司机忽然掏出写着“新年快乐”“你好”的纸条,带着生涩的口吻用中文问候。那一刻,跨越语言的暖意裹住了他,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天气梗”破冰+邮件分寸:跨越差异的实用指南
“思想的碰撞,总能叩开未知的窗。”在随后的互动中,同学们带着对远方的关切踊跃发问,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同学们围绕中英文化差异、英国师生相处模式、留学语言适应等问题积极发问。针对财务(专升本)2502任智慧同学“初到英国语言不通”的疑问,张派老师建议大家主动参与社交,从天气等轻松话题切入,在日常交流中积累经验、提升口语。针对计科2503刘欣宇同学提出“说英语担心语法出错被笑话”的问题,郭羽轩老师回应到,自信远比完美语法更重要。敢说本身就胜过纠结“说得对不对”,只有放下对错误的担忧,大胆的用英语和世界对话,就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收获。




在这场活动中,在书屋的暖香里,埋下了“看见不同”的种子。这场漫话英伦的文化育人,正藏在这样的细节里:让远方的文化落地,让年轻的心灵相连,让每一场“漫话”,都成为成长里的温柔注脚!

感悟:
“我一直特怕说英语,老担心语法错了被人笑话。但今天郭羽轩老师说‘自信比完美语法更重要’,真的戳中我了!一下子就觉得心里那块大石头落地了。原来敢说比说对更重要,这种心态太好了。以后我也要更勇敢地开口,带着这份底气去跟世界聊天!”
——数据2503 阎仪彤
“最打动我的,是张派老师故事里那满满的‘烟火气’!它总是让我不自觉地沉浸其中,这一刻,哪里是在学习一种文化,分明是在体验一段远在异国的鲜活人生。”
——经管2502(专升本 )尹璐璐
撰稿:乔新博 柳媛 郝文博
供稿:白燕书院
摄影:王佳怡 薛梦姣 李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