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书院焦点/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焦点 > 正文

我与行管的不解之缘——白燕书院全生异科导师杜新明与学生的温情互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27 浏览量:

“做一个热爱自己的人。”这是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白燕书院异科导师 杜新明在第一次见面时,送给行管2501班每一位学生的寄语。短短半个月,他们以心为桥,以行作答,从教室、厨房、书法工坊到音乐剧排练厅,保持了高频次的互动和信任,在课堂之外构建起一段温暖而深刻的师生共育旅程。

“和行管的不解之缘让我更相信,只要我们真心对待学生每一次成长的困惑和交流,那么他们就会相信在大学可以获得支持和自信。通过1个月的分批次见面,我觉得学生给我更多的快乐和轻松。当你听来自天津的杨洁出场自带相声,你会专注于他们的当下,会明白喜乐可以让他们走的更坚定、更远。”杜老师与白燕书院师生分享异科活动感受时这样说,以下是杜老师讲述的互动故事。

做辅导员的“伙伴”,也是学生成长的“前置灯”

“杜老师,我们和你的关系最亲了。”听到刚刚见面不到半个月的学生这样的肯定,我内心深感满足。6年前,在泰科我与行管专业第一次相遇,从此留下了“行管人”专注、协作、热情的印记。9月29日,在分班后的第一时间,我便预约场地,迫不及待地与他们见面。对于这次见面,我思考了许多,是否要游戏化、程序化,但基于对行管专业的了解,我选择了一次以《我与行管的不解之缘》为主题的分享。从大学的适应、宿舍的相处,到当下的成长,我用了43分钟,引导学生从完满中找到兴趣、从学生组织中得到锻炼、从特色模块中发现向往。

正如我与王玺杰辅导员交流的那样,我会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帮手,在他刚入职的情况下,尽快参与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家的归属。通过双院对话,更好地发现和赋能学生。

“家”的温度:从火锅的热度开始

在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共享厨房的暖光下,我们围坐一团,擀皮、调馅、捏合——包的不只是饺子,更是归属感。这是一场没有讲稿的对话。班长谈及军训后的迷茫,学习委员坦露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我分享了六年前作为泰科学子初遇“行政管理”专业的悸动。

那一刻,身份褪去,只剩下彼此真诚的成长诉说。我们用一顿火锅的时间,打破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距离壁垒。期间,我们更好地达成默契,看着他们对我畅所欲言,以及在困惑时第一时间想到我,考核我记住他们名字的喜悦,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团建,而是异科工作理念的真实落地。

看见每一个“符号”背后的生命力

在班团进上河第1期:行管歌单的现场,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老师,您以后叫我小晋祠吧。”王晨冉笑着对我说。她怕我记不住名字,便主动赋予自己一个地域性的称呼。她提到自己在青藤书院学生会参加了“开放麦”,并在这次行管歌单中主动报名,看着她快乐的成长,我很感动。在这里,他们愿意用“符号”来呼唤被看见、被记住。于是,我记住了:第一次登台唱歌手抖却坚持唱完的“合声”少年——杨潇宇;在社牛开放麦担任主持人的文艺文员——胡可欣;加入音乐剧团的张祎伟(曾被我念错名字);决定践行“每日一记”的李美慧,要把目标拆解成每一天的进步。

六年回响:从“遇见行管”到“成为行管人的同行者”

六年前,我在泰山科技学院第一次接触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异科导师,我不只是“加课的人”,更是班级建设的协同者。随着分批次见面的推进,我将进一步联合辅导员王玺杰老师定期走访男生寝室,关注生活习惯养成;按学号分组推进“同阅”计划,推动深度阅读常态化;参与团支部活动策划,引导班团委从“执行者”向“设计者”转变;主动走进学生所在的学生组织,陪他们排练、布展、写方案……

我没有耀眼的才艺,但我有865首歌——从重金属到民谣,从摇滚到轻音乐,每一首都曾陪我走过低谷或困惑。我把这些歌单分享给他们,就像把我的心跳频率交给他们聆听。

我与行管的故事,始于缘分,归于信念。

学生语录:

今天与异科老师共膳,是一次意外的体验。我们班委们都在积极参加和准备晚饭,本以为老师的到来会变得紧张,但却在轻松的用餐氛围里逐渐放开了。通过与老师的短暂相处,让我更加确信我们会是良师益友。 这顿饭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与杜老师间隔的门,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会变得更好!

(淬炼商学院 箕城书院 行管2501班 赵芮影)

和杜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像是一个温柔的家长在引导我们。离开家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但自从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后,我发现我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团务工作,还需要主动推介班级的特色活动。在和杜老师的交流中,他教会我用“宣传123法则”,让我逐步找到工作的重点,并且逐步确立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无边书院 行管2501班 郭志杰)

撰稿人:杜新明

供稿(白燕书院)

摄影:杜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