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杰,男,汉族,2001年7月生,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人,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1901班(杏花书院)学生。在信院,为了最热爱的摄影,他曾在旷野上记录星轨的痕迹、在雨中捕捉闪电、在人海中记录芸芸众生……他总结说:“我其实是一个不太自信、不善言谈的人,摄影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和这个世界沟通,去评判自己生命的价值。我的大学,因为有摄影而精彩。”
第一次拍星星
大一的一天晚上,我和师哥在办公室加班赶图,说是一起,其实是师哥做,我在一旁“偷师”。突然,楼里停电了,办公室里只剩下手机屏幕发出的光。师哥坐着发了会儿呆,冷不丁地问我:“要不要去拍星星?”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停电了,黑漆漆的有啥好拍的?”他幽幽地说:“作为一个摄影师,就应该在普通的生活里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像今天,停电了就是不一样。”我顿时对这些听起来玄而虚之的话产生了好奇,抓起装备,就跟他走出门,到处寻找最合适的拍摄点。
跑了几个地方,最后到了艺术楼的天台,师哥说:“就这里吧。”我按要求架好设备。天台上风很大,看着周围黑乎乎的,心里有种莫名的害怕。一想到距离来电不到半个小时,留给我们的拍摄时间不多了,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两个人裹紧衣服缩在相机边上一边看着显示屏,一边祈祷着今天能出图。可能运气比较好,那天晚上天气状况不错,在师哥的指导下我拍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星空照片。
师哥说,拍完照,修图才是大工程。回到办公室,我开始了第一次真正独立修一张图片。我问师哥星空的参数怎么调,师哥玄之又玄地说了句:“别人的风格是别人的,修图这件事一定要自己摸索。”那天晚上,为了修好这张图我用了两个多小时,找教程,理解繁琐的修图原理,结合图片情况一次次调整,最终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张星空图。
看着这张照片,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我也能做一直认为很神秘的星空图了!这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如果说在书院的日子让我发现并开始学习摄影,那么这次拍星星的经历则让我真正开始把摄影作为生命中最热爱的事情去做。
师哥说的话到现在依旧让我很感慨,那短短半个小时,我第一次感受到摄影的魅力,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学习并不是靠别人教,而是靠自己学。
有了热爱,便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拍星星的代价
第二次拍星星是和另一位师哥,我们一起驾车来到川西的318国道旁。那天晚上,这段区域只有我和师哥两个人。我们站在路边山坡上,深夜的天空像一块漫无边际的吸光布,深邃、神秘,像能把人吸进去一样,散布在天空中的星星点点,那么小却那么耀眼。
等待中,我和师哥突然听到远处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借着一点光看过去,马路左侧林子里有一道影子一闪而过,我感觉那好像是狼。我有点怕,声音都有点颤抖,问师哥:“怎么办,要走吗?”师哥又仔细望了望,想了想说:“它还没过来,先拍!”我心里也想:来都来了,拍完再说。现在想起来我们两个都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稍后,在调整相机拍摄参数时,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慢慢地看着相机监视器,和师哥聊着拍摄的事情,好像就忘记了刚才的“危险”。拍完片子,下山回到酒店,回想起来才有些后怕。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付出了常人没有的努力,也有了巨大的收获。这次的作品,其中一张被《视觉中国》收入图库,我也因此成为了《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次拍星星是去年12月。我们傍晚出发,驱车三个多小时,抵达了忻州市宁武县境内的龙王脑山顶,在这里,我们要拍全年最美的双子座流星雨。12月份的山顶,夜晚的气温零下20多度,风吹得脸生疼,从车里拿出来的水早已冻成冰块。我们冻得甚至都忘记了时间,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流星雨突然来了,明亮的轨迹从头顶划过,我发誓那是我看过最美的风景。我们用冻得僵硬的手指,笨拙地按下快门,每一秒都舍不得浪费。拍完后一行人迅速跑回车里,哆哆嗦嗦地缩成一团。折腾了一晚上,等身体慢慢缓过劲来,也困到了极限,几个人就这样凑合着在车里睡了一晚。
为了凝固那一秒
很长时间,拍闪电都是我的梦。这个梦源于一次我看到《国家地理》杂志内页中一张全幅的闪电图片:空无一人的旷野间,天地相接的远处,一道蓝紫色的闪电划破夜幕,照亮了大半个天空。我立即被这张照片体现出来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陶醉,心中也对记录下这一瞬间的摄影师油然而生出许多敬意。记录决定性瞬间,我觉得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闪电是抓拍不到的。看到闪电,再按快门,那一瞬间就过去了。所以,闪电需要等。
今年夏天的时候,我第一次冒雨去拍了闪电。有了前几次和前辈们外拍的经验,看到图书馆外的天阴沉下来的时候,直觉告诉我今天可能会拍到好东西。回办公室拿好设备,抓了一件一次性雨衣就向雨中冲去。
首选是乌马河露天剧院,地面视野相对开阔,弧形设计出片率比较高,雨天人也少,很适合蹲点拍照。快到地方,雨越下越大,风裹着雨打在脸上、身上,似乎要穿透雨衣钻到里面去。为了保护设备,我弯着腰把相机裹在雨衣里,小跑来到剧院门口的走廊下,也顾不得湿透的鞋袜,架起相机,裹好防水膜,就开始等待。
在跑过来的路上其实已经看到天空中闪过几束闪电,等待的时候,我坚信一定能等到最完美的那一条!可能是路上风大吹破了雨衣,也可能雨衣本就是破的,等待的过程中,我感觉后背慢慢湿透了,哪怕是夏天,也开始浑身冰凉,手指开始有些僵硬。好在结果让人欣喜,回来检查照片的时候,发现有几张还不错——这一场大雨淋得倒也不亏!
从大二到现在,在新媒体中心两年的时间里,我大多数时间都在琢磨摄影,利用一切机会拿起相机在校园中游走,拍风景、拍人,当别人打游戏、聊天的时候,我却在前往活动现场的路上;当深夜宿舍楼早已熄灯的时候,我还在办公室修图做视频……可以说,我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闲时间,不会的就学,不懂的就问,没试过的就去尝试。我深知,每一次扛起相机面对的都是无限可能,我告诉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一定要克服,我的热爱值得所有的努力。
一张照片改变人生
上面这些故事,其实在我三年多的摄影经历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体验对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其实是一个不太自信、不善言谈的人,摄影一定程度上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和这个世界沟通,去评判自己生命的价值。作为镜头背后的人,我手中的相机就是记者手中的话筒、作家手中的笔,它在记录、在传达,是连接我和世界的一个媒介,拍摄就是一种和外界交流对话的方式。
去年的时候,我曾拍到过一对情侣,是“扫街”的时候偶然抓到的。当时他们在我前面走着,两个人肩并肩,有说有笑,那种氛围感让我抓起相机记录了下来。后来,我把这张照片发到了学校的官方微博上,当时的感受仅限于又拍到了一张不错的照片。直到去年年底,我突然收到一个微信好友的添加申请,一位女同学找我要这张合照。简单聊过之后我才知道,这张照片拍下之后不久,这对情侣因为一些矛盾分手了。今年的春天,女孩儿的朋友把微博上的照片转发给了她。因为这张照片,两个人有机会重新把误会讲清楚。听到这个小故事,我的心情甚至比这个女孩儿还要激动,我第一次意识到摄影的另一层意义——它就是一种和世界沟通的方式。
受到这件事启发,不久,我报名参加了首届“寻找信院代言人”——创意酷拍大赛,第一次想要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在舞台上说出我的故事。决赛那天,我第一次站在舞台上独自完成演讲,虽然提前准备了稿子,但中途还是因为紧张卡顿,效果不是很好。但我知道,那一刻,我用尽了全部的勇气。有了那次演讲的经历,之后我开始主动去参加社团活动,分享摄影技巧,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化——现在站到舞台上,我已经敢于侃侃而谈,甚至,开始享受在舞台上属于自己的那段时间。
可能还是会有一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在摄影这件事上,毕竟在传统意义上的大学里来说这是不务正业。但是我想说,我们的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我非常感激学校给我足够大的平台和机会。大学的这几年,我有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机会在前辈的带领下走进摄影的世界,有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审视自己,学会了在和世界的沟通中认识生命的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我觉得能够找到真正热爱的事并且为之奋斗终生才是完整人生。
很多时候我也会想,人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别人的大学可能是考证、拿奖学金、考研、考公等等,但是对我来讲,摄影更重要,它带给我的独特人生体验是至今为止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未来也将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还是说回拍星星吧。一位前辈曾说过,星空对我们而言是一种信仰,追星的路上无论再苦再累,所有的疲惫都会在看到满天繁星的那一刻变为欢喜和快乐。拍星星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挑战和成长,能够赋予我人生更多的意义,可能是勇气,也可能是看世界的另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