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我与书院的故事/ College community

您的位置: 首页 > 我与书院的故事 > 正文

邵一鹏:“二皮脸”是怎样练成的

发布日期:2023-07-21 浏览量:

邵一鹏,男,2001年出生,山西朔州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数管2003班(杏花书院)学生。刚进大学,作为山西人的邵一鹏,他的话,连山西人都听不懂。这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于是立誓要改变自己,最终经过40多场活动的锻炼,他不仅能够站在台上侃侃而谈,而且还能有板有眼地组织各种校级大活动。

邵一鹏

前两天,学校组织年度评优,我被评选成为“工作标兵”。这对我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邵一鹏

我刚来信院时,简直太差了。就说表达能力吧,本来山西人的普通话水平就不高,而我的话,甚至连山西人也不太明白。一句话要反复说几遍,别人才能听懂,这让我很沮丧,也失去了当众说话的勇气。

所以,虽然大一就参加了学生会,但我一直默默干活,从来都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直到大二学生干部技能大赛才被逼着走向前台。

比赛的形象展示环节,我们想主打“温情牌”。因为刚进经管学院学生会时,一位学长的话感动了我:“我们的目标是‘为经管,赢天下!’你们来了,我们保护你们,等你们大三,你们也要保护学弟学妹,努力把我们的情谊传递下去。”

稍后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地理解。

当时,学校组织舞蹈大赛,我很奇怪地被选中试训。我觉得我真的不适合跳这个玩意儿,我那时比较胖,比现在要重30多斤,不会跳舞不说,还很社恐,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我会羞得不行。

果然,训练的时候我跳得一塌糊涂,有些同学就开始抱怨指责。我很委屈,又有些生气:“是你们逼我跳的啊!”我的情绪表现在脸上,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邵一鹏

从排练厅出来,一位学姐叫住了我:“你是不是不高兴啊?”我当然不能承认,连说:“没有没有”。她轻柔地对我说:“你肯定不高兴了。”这一句关怀的话让我瞬间破防,眼眶一热,泪就流了出来。我感觉有了倾诉对象,就把当时的感受说了出来。学姐拍拍我的肩膀,笑着安慰我:“没事没事,谁还没有个大一的时候?我们大一也这样。” 她鼓励我说可以多多尝试,不要怕人家说,不要怕失败,大一就是用来失败的。

邵一鹏

我注意到,我们这个团队,学长们心很细,他们经常能注意到别人微小的情绪。所以,我觉得,要展示团队的形象,就要把这种氛围表现出来。

我们的设计是,我的搭档先正式介绍一下我们学生会,最后用一句话把我引出来:“你眼中的经管学院学生会是什么样的?”我接过话筒,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把那种温情讲出来。但是我第一次登台,转脸看见坐那么多评委老师,一下子吓懵了,赶紧把头低下来,不知用哪只手去拿讲稿和话筒。600字的稿子,本来三天时间已经背了不下几十遍,台下觉得应该没问题了,但到了台上,一看大家的眼睛都盯着自己,我顿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邵一鹏

我不敢抬头,生怕忘了词儿,磕巴巴、干巴巴地把稿子背下来,预想的讲故事的感觉一点也没有了。等最后机械地背出“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的情谊”后,我赶紧把话筒交给主持,扭头就下了台——似乎那话筒就是一枚冒烟的手榴弹,马上就要爆炸一样。

我下来偷偷看看周围听众,似乎他们只是机械地拍了几下手,脸上一副不明就里的样子,完全没有代入感。我心里立即充满了挫败,感觉表现确实不如别人。

尽管方案设计得不错,由于我没有表现好,我们只拿到第七名——前六名有奖。

第一次登台就这样遗憾地结束了。我知道我的脸皮还不够厚,还站不稳台。但这个第七名倒是激起了我的斗志,我立誓要用一年的时间让自己再加一层脸皮,变成“二皮脸”。

邵一鹏

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向别人学习,多看其他同学的答辩,对照着榜样,一点点地找自己的差距,利用一切机会有针对性地练习——比如说,为了训练胆量,交流时,我就有意识地盯着别人的眼睛。

就这样,到了大二的12月份,在完满骨干班结业仪式上,我已经有胆子盯着台下老师和同学们,边发言边做眼神交流了。再到了今年的5月份,在优秀学生会评选中,我真正做到了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我们的工作。我在台上侃侃而谈,毫不胆怯的样子,赢得了评委们的肯定,成绩第一。

邵一鹏

邵一鹏

从第七名到第一名,我觉得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实现了给自己定的目标。总结这种变化,我经常对新生说:“你首先得想改变,然后再付出努力。”我的经验就是参加活动,利用活动来锻炼。大学三年间,我粗略算了一下,至少参加了40多次活动。每个活动中,我都积极去发言,去盯着别人的眼睛沟通——只要锻炼的机会多了,怎么可能做不好?

活动多了,提升的不仅是表达能力,还有组织协调能力。

邵一鹏

邵一鹏

邵一鹏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活动,是一个学长计划系列,请优秀的学长对新生讲自己的成长经历。那次报名参加的有300多人,就在博学楼的203教室。当时的情况是,先来的同学都坐在了后排。尽管前排空着,但后到的同学依然往后排挤。后排实在坐不下,大家宁愿站着也不愿意坐前排。部长安排我去组织大家向前坐。那时我刚进学生会,很胆怯害羞,连大嗓门都做不到。我红着脸,一遍遍地央求大家:“前面有座位,前面坐吧”,但根本没有人听,似乎我根本不存在。深冬的季节,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我还是急出了一身的汗,不知怎么办才好。

幸好,有个学姐看到了我的窘境,就上台拿起话筒,大声地吆喝:“请后排的同学往前坐,抓紧时间!”说来也奇怪,乱哄哄的教室立即安静了许多,后排站着的同学开始三三两两地向前移动。我满眼小星星地看着那位学姐,默默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这样的气场?”

邵一鹏

会后,我认真做了总结,觉得自己没有做好一是因为缺少经验,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假如我提前做一个座次表,划分好座次区间,应该会好很多;二是我没有自信,没有抬头挺胸直面大家的勇气,因而就不会有现场的威慑力。

和表达能力一样,组织能力也成了我努力提升的目标。经过三年40多场活动的锻炼,我感觉现在控场能力已经很强了。

邵一鹏

大三时的新生入学典礼,有1200多人参加,算是学校的一次大型活动。会场在乌马河剧场,它有5个进出口。我负责会场秩序的组织,必须考虑入场和退场的方式。我先把会场图画出来,对每个班的座次进行标识,然后就近设计每个班级进口和出口,免得到时挤作一团。另外,入场时间也要考虑,不能出现领导老师坐好了学生还没进场的问题。但如果进场太早,天气冷,等待时间长,学生又会有情绪。所以,我认真计算了一下,把最后一批学生入场的时间与老师入场相比,提前了5至10分钟。

当然,这次晚会也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会场互动气氛不是很热烈,宣传工作做得不好,但仅就会场秩序来讲,我的组织能力和刚进学生会时相比,已经发生了质变。

邵一鹏

每次活动后我都会复盘,总结经验与教训,力争下次活动的时候不再出现老问题。

在文章开头的工作标兵评选答辩时,我认真地讲了我大学三年的故事。我说19岁的大一,是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产生想要改变的想法和目标。20岁的大二,我终于敢上台去讲,尽管依然比较羞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已经有了胆气和勇气。到了21岁的大三,我在一次次超越中完成了对自己的沉淀,最终兑现了改变自己的承诺。我想我的经历,可能也是绝大多数同学在信院的成长历程,而帮助我们完成这一成长变化的,就是一次次活动的锻炼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机会,至少在表达和组织能力上,我应该不会提升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