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祥,男,2001年5月出生,河南安阳人,食品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02班(青藤书院)学生。在信院,在学生体育联合会温暖的团队里,在一项项体育赛事的开展过程中,他完成了从被别人点燃到成为炬火照亮别人的蜕变,于王志祥而言,收获的不仅是自信和能力、热爱和情谊,更是自己成为炬火笃定前行的信念。
我一切的改变,都要从踏入信院六扇门的那一刻说起。
“庆麟哥”的小跟班
高中时期的我,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极度自卑,座位总是在教室最后排两个角落里调换,课堂上也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在家和父母也是有事说事,从来不交流、谈心。在师长、同学的眼中,我就是一个“闷葫芦”。
高考结束后,因为发挥得不理想,我也在复读和来信院之间犹豫了很久。后来想,既然考上大学了,那就去试试吧。
下定决心来信院的时候,我认为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机会,一个告别过去自己的机会,于是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加一个学生组织来提升和改变自己。后来有一次遇到学生会纳新,一个有点胖胖的学长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加入学生体育联合会,并向我们介绍了学生体育联合会的详细情况。他侃侃而谈的介绍激发了我的兴趣,就报名参加了活动组织部。后来,我知道他叫王庆麟,和我同一个专业,也是活动组织部的部长。
很快,部门组织了一次例会。会上,“庆麟哥”问了我一个问题:“‘至强杯’系列赛事面向哪些群体?”我很紧张,小声地说:“面向全体学生?”他的脸色有点不好,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至强杯’和‘阳光杯’都分不清的话,那之前的工作算是白干了!”被人当众批评,我感到很没面子,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例会结束后,“庆麟哥”叫住了我,态度很诚恳地对我说:“会上我态度不好,批评了你,你别往心里去,之后机会还多,多听多学多做就可以了。”我很感动,觉得明明是自己回答得不好,“庆麟哥”却这么认真地给我解释。我觉得这很值得我学习,自己也应该做到他说的“多听多学多做”。
慢慢地,我逐渐变成了“庆麟哥”的小跟班,跟着他完成每一项赛事的每一份工作,开始主动了解即将要开展的赛事,主动去学习制作赛程表、比赛监控表,批场地、借物资,参与赛前会议……我的工作能力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提升。一年后,我就变得有底气了,也敢开口表达自己观点,和部门的伙伴打成一片。
引路人肖老师
大二,我担任了学生体育联合会活动组织部部长,和我的搭档共同带领着三十多名干事。为了能够给干事们树立一个榜样,我努力想要像“庆麟哥”那样,点燃自己的炬火去照亮别人。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我的第二个导师——肖丽娟老师。
在遇见肖老师之前,我总是能从“庆麟哥”口中听到他对肖老师的喜爱和崇拜,他也总跟我说:“肖老师是个对工作认真且负责的人,并且对自己的学生也很好,会去主动关心学生们的感受。”
2020年12月,临近年末,我们要准备竞技体育年度颁奖,还要撰写各种工作总结,再加上临近考试,我能感受到大家的工作热情被一点点慢慢消磨。有一天晚上,我和伙伴们加班到很晚,临走发现肖老师的办公室还有灯光。推开门,就见肖老师在电脑前整理各种文件。我问:“肖老师,这么晚了您还不回呢?”肖老师说:“我汇总完这个就回,你先走吧。”看到老师在加班忙活,自己却跑回去睡觉,我总觉得不合适,就说:“没事,我帮您弄完咱们一起回。”
交谈中,我才知道肖老师每天如此。我问她:“工作这么多,您不觉得累吗?我感觉我都快干不动了。”她说:“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先沉下去,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这让我想起来我第一次见肖老师时她给我们提出的期望:“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不断和肖老师接触,我不仅学到了全面的工作本领,更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面对各种困难。2021年4月,在至强杯足球赛上,为了烘托气氛,我们要对赛场进行认真布置,贴很多地标。11天的比赛搞得大家疲惫不堪,我带着干事从中午贴到了晚上10点,中间不断有人用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请假,到最后,就剩下了两三个人。我也感觉很累,也想扔下场地不管,去食堂饱餐一顿后回宿舍洗个热水澡去美美睡一觉。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责任,一想到肖老师办公室的灯光,一想到她那句“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我就咬咬牙,席地而坐简单休息了一下,继续干。我想,哪怕就剩下我一个人,也得把这事儿干完。完成场地布置后,我抬起头,看到了满天的星光,心情一下子就敞亮了许多。
身边一群人
到了大三,出于对学生体育联合会的热爱,我选择继续留下来。也是因为这个选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团队里的所有人,还有学生会八大组织的合作伙伴。他们感染着我、影响着我、重塑着我。
学生干部技能大赛颁奖时,每个学生组织都要准备一个节目,这难倒了我们这一群对表演一窍不通的“体育人”。后来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裁判操的视频,我就叫来了几位部长,商量着怎么表演出来。当时正是第九届“至强杯”排球联赛,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赛事上面,裁判操就交给了几位部长来具体负责。令我没想到的是,大家的执行力很强,他们对节目背景音乐精挑细选,对参演人员站位安排精益求精。大家都很累,却没有人抱怨,更让我感动的是:在12月的深夜,天气很冷,大家在乌马河剧院门口一起对节目进行改进和完善,没有一个人说冷说累。他们表现出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让我感动不已,重塑了我对“团队”一词的理解。
除了自己的团队外,主席团里同样有一群人,他们也一点点影响着我。我们每周周一下午六点都会有例会,在例会结束后,大家并不是马上离开,而是坐在一起聊天,谈着一周以来遇见的各种工作上的困难和生活上的趣事。在这里我遇见了在艺术实践领域绽放绚烂光芒的“郝太阳”、遇见了在权益工作领域攀登永不停歇的“晓宇宙”、遇见了在社团活动领域塑造无限可能的“一起向未来”……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自信且坚定,用热爱书写着自己的完满故事,这一切,都深深影响到了我,让我在自己的成长路上不断迈向新台阶。
如果说大一、大二是沉淀的过程,那大三这一年则是收获的过程,我不仅收获了更多的自信,而且,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品格毅志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三年中,我感谢每一个我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感谢每一个我遇到的人,正是她(他)们,给了我锻炼的平台,给了我实践的机会。我从信院收获了很多,我希望把这份收获反馈给学弟学妹们,成为他们的引路人,让他们也能够得到迅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