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翔程,男,汉族,2001年8月,山西长治人,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1901班(青藤书院)学生。路翔程在校期间参加了数次排球比赛,从一次次的失败中,他明白了基础的重要。之后,他遵从这个道理,从最基础一点点做起,终于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研究生考试中一战上岸。
排球初体验
中学我一直很喜欢足球和篮球运动,大学一到信院,我就报名参加了学院足球队和篮球队的选拔。在基本没有怎么训练的情况下,就走向了“新生杯”的赛场。
虽然没有在比赛中夺得第一,但我却有了额外的收获。比赛刚结束,代理班主任就找到我:“翔程,新生杯比完了,下个月是‘至强杯’排球赛,咱们学院排球队的几个学长都觉得你身体素质不错,邀请你参加,怎么样?”
能被学长看重,这令我很激动,对一名新生来说可是莫大的认可。但足球和篮球赛的失利又让我担心自己的实力,怕给队伍拖了后腿——足球和篮球我好歹有些“童子功”,排球可是从未接触过啊。转念又一想,我们学院的男生实在是太少了,如果大家都不参加,我们院怕是要直接弃权了。
于是,稍作犹豫,我就怀着“匹夫有责”的心态报了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长带着我们训练,提示我们注意事项,给我们讲解战术:如何跑位、谁拦网、谁二传、谁扣杀……作为一个小白,我听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地半个多月过去,我就硬着头皮走上赛场。
等哨音一响比赛开始,我才发现,我们果然不行,几个新手的基本功和攻防意识都跟不上,不消几个回合就已经自乱阵脚。虽然每场结束后学长都会体谅地拍拍肩膀对我们鼓励一番,但我明白自己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比赛输了,我内心很不服气,假如我有更长的时间接受训练,有更多的实战经验,那结果肯定比现在好。就这样,心里憋着一口气的我通过学长的引荐,加入了校男子排球队。
赛场频频失利
校队的教练们都是省队的退役队员,对于训练有一套专业的方法。我们每周三和周五训练半天,包含热身活动、基本动作练习和队员对练,还会定期增加使用杠铃的挺举和深蹲等力量练习。
训练了三个多月,我觉得水平大有长进,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从最初的一垫就飞,到后来能垫到一百多个,手腕也渐渐适应,不再疼痛了。
大二开学没多久,“至强杯”排球联赛开始报名。此时我觉得自己的水平突飞猛进,就想着参赛一雪前耻。然而事实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真正的比赛与平时队员间的对练完全不一样——队友对练是为了让对方接到球,而在赛场上双方是为了让彼此接不到球。我临场的实战经验少,遇到意外就方寸大乱,看到球飞来刚想垫,又想顶,稍一犹豫,错失良机。几个来回下来我们轮流失误,一败再败。
赛后我仔细观看录像,发现学长们在接球时很稳,一传到位,反手就能打出更好的进攻。而我却只会接固定套路的球,对方一变我就进退失据。除此之外,录像中的自己在场上跑位仿佛梦游,时常不知道该去哪儿。学长语气略显沉重地说:“翔程,来年就需要你组织大家参赛了,你得承担起这个球队。你一传不稳定,需要平时多下功夫,从最基础的动作练起。再优秀的天才也得从最基础的发球、垫球、传球练起,平时多磨基本功,形成肌肉记忆,在场上才能快速反应、瞬间发力。”
懊悔像潮水一般涌来:如果平时再努力一些就好了,如果赛前多练练贴网球就好了,如果自己一传更稳定就好了……
队里有几个学长已经大四,那是他们最后一次代表院里参赛,看着他们落寞离开的背影,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承担起责任,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
一定要打好基础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一次次突破极限,垫球的次数从100上升到500,再上升到1000,手臂时常垫得麻木失去知觉。训练时我再也不迟到早退,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空出来在行健馆和队员约球,我过着宿舍、教学楼、行健馆、食堂四点一线的生活。每当我独处时,学长的嘱托就会在我耳边响起。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需要思考,很多动作已经能够下意识地完成,通过球飞来的路径我也能够大致判断落点了,巩固基本功的优势在我身上逐渐显现出来。
一次校际友谊赛中,我通过球的飞行轨迹和速度预判到了对方扣球的落点,于是跨步上前轻轻一垫,顺利化解了对方的强力攻势,成功将球传到了我方二传手的位置,皮球像是长了眼睛,在我方队员手中一路行云流水。那场比赛里我也连续几次救到对方的扣球,化险为夷,这些都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尝到基本功扎实带来的甜头之后,我继续稳扎稳打,一心一意“打地基”。我坚信,只有完完全全地吃透发、接、垫球的要领,形成肌肉记忆,才有能力在危急情况下挑战前扑、滚翻等高难度动作实现救球的目的。
春去秋来,“至强杯”又开始报名了,身为大三学长的我积极组织队员们备战。这一次我没有给新队员安排战术学习,训练中只有对基本动作的纠错和反复练习,我给大家讲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感悟,要求每一位新手踏踏实实从发球、接球、垫球练起。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比赛伊始,我们就与技术出色,实力强劲的“种子队”分到了一组。他们的攻防转换速度相当之快,扣杀也特别有力,而我们在比赛中只能依靠基本功进行接球防守,根本没有还击的能力。但正因为我们的防御几乎滴水不漏,硬是将对方体力消耗殆尽。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比赛,我深刻地领悟到: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踏踏实实地“打地基”。
排球助我考研
联赛结束,大四在望,我开始在就业与考研间抉择。就业我还未做好准备,而考研又有些迟,加之各科基础都比较薄弱,看着周围披星戴月复习的同学们,我倍感压力。
稍作沉吟,我还是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这既有信院浓厚的考研氛围影响,也有老师与家人们的支持,而最重要的是排球带给了我信心。
初学排球,我是个连规则都搞不清的菜鸟,那时比现在面临的情况还要糟,但我依旧凭借着坚实的基本功训练搏出了一片天地,考研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基础约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
下定决心之后,我认真地从每一门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制定科学的目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并按照目标严格要求自己。
练习排球的路虽累,但至少在场上有队友们相伴,可考研却是一场只能独自完成的修行。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一直学到十一点睡觉,屁股就像长在板凳上,日子过得比高考时还要辛苦。
英语是我考研最大的绊脚石。为了攻克英语,我一日三餐都拿着单词默默记忆,四百多页的书被我翻得侧面发黄,边角卷页,封皮都快掉下来了。室友开玩笑地说:“你可真是读书‘破’万卷啊。”除了高强度的背书,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记录真题中的陌生单词,将它们的词性、词根、用法摘抄总结,时刻拿出来复习。
学习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积累和练习,虽然质变让人兴奋,但量变却痛苦而漫长。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可在对答案时依旧一片飘红。质变似乎遥遥无期,这让我内心倍感沮丧,甚至经常怀疑:我真的能成功吗?
每当感到无法继续时,我就会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去行健馆转转。当我端起排球细细摩挲、轻轻拍打时,熟悉的感觉会瞬间将我拉回那些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岁月,我感到内心被强大的力量充盈,这股力量支撑着我捡起单词书,捡起练习题。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如当年驰骋赛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每天5个多小时的学习,我的英语终于达到了“质变”。从一开始认识的词没几个,到8月底的时候,我可以顺利地将大部分题目中的句子翻译出来了!
就这样,我凭借着扎实的基础成功上岸。今年六月,我收到了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亲朋好友们都来祝贺,而我却想回到行健馆看看,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的老朋友——那一颗颗红蓝相间的排球,是它们让我从心底里生出力量,相信自己、相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