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生异科导师制是我校为全方面服务学生成长而采用的创新育人模式,为进一步深化异科导师工作成效,阶段性总结有关工作路径和方法。12月7日10:00,我校第二期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三达书院意空间顺利召开,副校长刘正国、书院部副部长李鹏鹏及各院系异科导师代表参与座谈,分享交流经验心得,研讨全新工作方式,为持续有效推动我校全生异科导师制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纸上春秋 与异科一路同行
异科老师要注重陪伴这一核心角色。会议伊始,艺术传媒学院异科导师景彩峰以“建立信任,加深关系”为主题,提出要做学生们的支持者与引导者,坚守诚心、耐心、同理心、细心的“四心”工作理念。景老师将学生的大学生活分为四个阶段,从不同阶段的核心角色出发,以谈心谈话为主,互动活动为辅两种方式,弱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在陪伴过程中做好理念传递与信息收集,服务于学生未来规划的精细化指导,致力于学生发展成长。
要做细,不要“做戏”。食品与环境学院异科导师王旭波则提出要以“陪伴”为重心,提倡“用心用情,做好异科导师;凝心聚力,做好就业保障”,由于我校生源结构调整,王老师根据专升本学生的普适性需求通过建立学生信息统计表,分析相关数据,整理出符合学生条件的专人职业报告,使学生明确个人定位,其次,通过跟踪式指导、引进外部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发掘对口企业,进一步赋能学生就业目标,加快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笔底波澜 为异科济源放歌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异科导师石慧以优秀学生秦之田同学在主持人大赛上的一次失误为例,“以小见大”提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导师们要给予引领、支持、鼓励、安慰、辅导与指引。在学生遇到困境时,做“心灵鸡汤”的烹饪师,在学生努力时,做“矢志不渝”的支持者,在学生倾诉时,做“温柔知心”的倾听者。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态度决定一切,异科导师与学生的成长是双向的,是相互促进的,在陪伴学生的路途上,须一以贯之,始终如一。
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赵云以“Mentor(指导)”为切入点,通过反思他由学业导师到成长导师再到异科导师的工作历程提出两点要求。一方面作为一个输出者,要加强个人知识的全面、多维的输入,在输出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养成跳出思维框架的习惯。另一方面,将辅导员与导师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并提出导师要帮助学生构建比较优势,拒绝无序内部竞争,完成学生自我目标。
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徐佳提出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忘初心,用关爱陪伴学生成长,徐老师通过讲述她与同学们之间的种种故事,表达了在教育过程中设身处地,自始至终的陪伴学生,并提倡“一对一”指导,发掘学生深层问题与真实需求。
师心化雨 著异科妙手文章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刘校长提出在接下来的异科导师工作中要围绕“做实”“做深”两个目标,一方面关注学生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学会与学生融洽相处,从帮扶转向守望,做好情感启蒙,找寻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做好角色定位,从需求侧角度,与辅导员队伍互助互鉴,赋能学生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指导过程中,通过激发思想的火花、做好知识的传递、凝聚成长的共识、形成情感的共鸣,切实发挥异科导师的育人价值。
此次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为接下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期待全体导师在与学生的指导、交流、帮扶过程中,共同见证成长与改变。
(书院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