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

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 College community

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

【寻迹大咖·心得】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AI未来进行式》

发布日期:2024-07-02 浏览量:

刚开始,我实际上是不愿意翻开这本书,根据我多年的阅读经验,名字过于高大上的书籍内容往往解决晦涩难懂。然而,鉴于大咖专辑的书籍已经被我读得差不多了,所以当这本被有意留到最后的书终于来到我面前的时候,出于强迫症我还是忍着对书名的不满,终于翻开了《AI未来进行式》。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创作方式很独特。以往的书籍只是在叙述成功者的历史,那么这些大牛的创业史是真是假,其实对于我这个单纯的阅读者来说并不好分辨。往往读到最后,留给我的印象只有:创业都是艰苦的,要不怕失败等等“古训”,这些“古训”最终成为鸡汤让我振奋一时之后再无其他效用。偶尔,我能从各位大咖的描述中,互相印证出一些令我感兴趣的话,比如《腾讯传》和《颠覆者》中彼此在各自立场中描述到那一场“3Q商业大战”。

然而,《AI未来进行式》脱离了以往大咖传记中庸俗的叙事套路,让我有一种读小说的感觉。没错!就是读小说!在这本书里李开复基于大量专业知识、行业发展的分析从技术角度推演出20年AI的发展水平并将这种发展进行跨界融合,用小说的方式引发了我对未来AI世界的惊奇、思考以及兴奋。开篇通过10个短篇故事,展示了未来20年可能出现的10个AI场景,每个故事都由李开复提出,然后经由科幻作家陈楸帆演绎,10个场景掺和了不同的AI技术,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无人驾驶、深度伪造等。前面七个故事选取了7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描绘了与之对应的AI应用场景,后三个故事则侧重于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探讨。

先说前七个故事所带来的思考。其实,读这本书之前我脑子里对AI的刻板影响就是把它和机器人联系在一起,各国好像都在比拼谁的机器人在外观上做得更像真人。机器人=AI这似乎是我的认识误区。然而我知道AI是个宏观的概念,自1956年提出以来它在各行各业都有着迅速的发展和变异。但是,我和AI的距离遥远到真的只在20年后吗?于是我发现了一个让我毛骨悚然的事情,李开复在书里描述的场景其实不是20年后的事情,我们现在不就遇到了吗?比如柳夜熙,以第一个虚拟人。之前在商场里,我曾经体验过比如华为出产的车—问界。这款车包含了更加智能的自动驾驶,座椅失重调节;海底捞、医院里的送菜机器人,问诊机器人。再比如我们用的手机的小助手: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等等。小时候,老师让我写过关于未来的一篇作文,在作文里我畅想着现在和以后发生的一切,可没想到一切正在发生的时候,我竟然浑然不觉。其实,从国外CHATGPT开始,人们才开始真正注意到AI。当时最让我们学生津津乐道的这样一件事:去国外的留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被学术听证会控学术不端,留学生们深夜跨越时区的求助帖曾引起了我和同学的讨论。没想到在两年当中,国内也有了类似于CHATGPT的AI软件,并且已经成为我日常学习工具。这让我不免有些时空交错的感觉。

在书中李开复也提到了围棋天才柯洁和阿尔法狗之间的实际对决。这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当时那场对决是现场直播,柯洁的每个动作好像都被AI预判,最终柯洁败北。这引发了人们对于AI和人类关系的大讨论。人会不会被取代?李开复在书里也对阿尔法狗的算法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对于以上问题。李开复和陈楸帆在这本书中并没有避讳这个话题,他们似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很乐观-“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他们的基本态度。这句话激起了我的深思,如果擅长深度学习,深度伪造的AI会不会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呢?看过《星际联盟》这部美剧的人都知道最后在宇宙中有个种族其实就是AI。AI觉醒后将创造者屠戮后,将整个星球变成了AI的天下。

回到对书籍本身的评价,除了创作方式的新颖。这本书对我最大的益处不在于我从中窥探了多少大咖口中未来的趋势,学到了多少专业外的知识以及有多少感悟,而在于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启发。它让我在阅读时以及读完后能够不断地去畅想由一个概念而引发出的万千种未来,让我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能力。外。于是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读了李开复在2018年写的另外一本书——《AI未来》,结果发现六年前他在书中写的东西,在2024年竟然有八成都实现了!

这篇书评写到最后我在想一个问题:假设李开复这本书就像2018年那本书一样,预测的都是对的。那么,我该怎么做?记得有人说过只有选对风口,猪都能飞起来。《AI未来现在式》书名将两个不同的时间点链接到一起,也说明了未来即当下,当下就是未来的道理。那么已经隐隐知道下一个二十年风口的我应该也应该采取些行动。AI发展的大致路径已经呈现,那么在未来更有创造力,有社交能力,掌握更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掌握AI发展大势的人。我愿意,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同时,我很感激来到晋中信息学院,因为学校就是培养这样的人。记忆里,一些老师平常念叨在嘴上的话语“商科教育”“通识教育”“信息产业商学院”这些概念在此时正和我的理想逐渐对接,形成了某种闭环。古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诚不我欺!

(艺术传媒学院 环设2101班 王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