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让我国经济进入瓶颈状态时,品牌行业的经营业务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4月29日19:00,青藤书院携手淬炼商学院于线上举办营销创想沙龙第14期,主讲人胡雨诗老师就时下的疫情背景,对当下品牌行业的营销进行深入探讨,拓宽学生营销思路,培养青年学子的商道思维。

活动伊始,胡雨诗老师以“你日常中喜欢的品牌有哪些?你为什么喜欢它?”这两个问题做为切入点引入品牌的概念,在调动活动氛围的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转换到品牌营销模式。胡老师讲到:“品牌就是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此外,胡老师还通过列举各大视频网站热门视频中的弹幕内容,将晦涩难懂的理论通俗化,让学生对品牌的基本概意有基本了解。所谓品牌,就是与本行业的其他产品进行划分,即用户对企业的认知。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阴霾一直笼罩着中华大地,但也有不少中国品牌展现了其应有的社会担当,与国家共渡难关。胡雨诗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借助了许多中国企业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疫情期间,五菱红光,比亚迪等品牌急人民所急,产人民所需,投入到口罩、消毒液等急用物资的生产中。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用其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疫情期间阿里巴巴发起“武汉加油”的公益项目,为新冠肺炎的防控筹措了后备资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中国品牌用其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中国力量会让明天更加灿烂明朗。危情之下方能显现格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品牌在助力国家摆脱难关的同时,也扩大其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疫情会摧毁一个企业,但不会摧毁一个行业,那怎样才能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平稳渡过难关呢?针对此问题,胡雨诗老师分别从“洞察机会、聚集资源、品牌进化”这三个层次着手,阐述时下品牌行业应对疫情应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洞察机会中的威胁,威胁中的机会。对于机会的洞察,首要需明确品牌六大价值、紧跟数字经济的浪潮、发掘品牌的线上价值、关注社会消费群体,明确其在时代背景下的别样化需求、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价值观。胡老师讲到:“一个好的决策者,需具备除从灾难中‘嗅’到生机外的资源统筹能力,品牌行业的决策者要学会对业务进行加减法。”大危方显智慧,面对危机,品牌应用进化求生存,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将创新理念贯穿到品牌的生产链中。

不期而遇的新冠疫情于品牌行业来说,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催化剂,即加速了品牌营销的完善和成长,而不是颠覆和瓦解。冷静下来,密切关注品牌内外部的变化,一方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灵活应变,与其他行业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品牌行业转危为安的方法,优化学生的商业营销能力,为青年学子更好地把握商业社会的规律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