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钥匙。诗人、词人运用了成熟的技巧、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创作诗词,就因为这样,才更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碰撞。诗词,历经长久的演变,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更加完善,使得它经历了五千多年没有被历史淹没,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深受大众喜爱。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词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20年9月9日至9月11日,杏花书院举办了《见字如面》第十二期活动,本次活动以线上的方式进行,活动期间让大家分享了自己喜欢的诗词,并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
行管1903班高煜昕同学分享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伯兮》,他从艺术构思和逻辑思维方面赏析这首诗,他从他的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他对这首诗的剖析。通信1801班苏婷同学带来的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她通过这首诗体会到的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杯中之影和月下独影融合在一起,只为不再一人独自饮酒,虽然浪漫却也孤单。
畅游在诗词的世界里,重新回味诗人们过去的经历与故事,来一场直达心底,触动灵魂的交流,从诗词之中与诗人们共度些许时光。

除此之外,其他同学还分享了其他种类的诗,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等,不同的诗中所反应出了诗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理想,同时诗中蕴含着不同的哲理,而这哲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细细品味都会有不同的感觉,会在某一个瞬间令人有所感悟。

中华诗词文化的源远流长,使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受益匪浅。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学习到了赏析诗歌的技巧,逐字逐句品味语言,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用心体会诗人们的心境以及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对诗词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此同时,对古代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升了对诗词文化的兴趣,增加了传统的文化积累,方便我们对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