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缺少发现,而是缺少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思考的助力。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用批判性思维指导生活的能力,9月11日16:00,箕城书院于腾讯会议APP开展思考的艺术第1期——发散思维,创意写作学院郭彩霞老师围绕正确推理、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方法和技巧,紧密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同学们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让教学脱下僵硬的外衣,让发散思维在课堂中涌动和生长。

众说纷纭答问题
“要使冰马上变成水,怎么做才最好?”“书店里买不到的书是什么书?”“怎么将梳子卖给和尚?”郭老师用一系列脑筋急转弯作为开场,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讨论区一片火热,同学们积极连麦回答,陈月森同学说:“将两点水去掉,就是水,还可以把冰放在热水里”;苏婷同学说:“书店里买不到秘书、结婚证书、遗书”;还有的同学说:“将梳子作为礼物送给来礼佛的人”等。同学们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极大赞赏,郭老师说道:“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本节课是要引导大家积极思考,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健康、思考、行动,任何时候都要敢想敢做敢拼。”


结合生活谈思维
热身过后便进入正题,老师用哈姆雷特中经典语录来为大家阐述发散思维的含义,并用自己优盘丢失的例子,讲述了惯性思维的弊端,告诫同学们要用创造性思维来指导生活。当谈到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时,用“5岁孩子眼里的世界”来阐释发散思维的关键——变通性,在大人眼中的u型枕,他们看来却是奶酪、太阳帽和耳机。老师借用“手机的多种用途”,为同学们讲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流畅性,即在短时间内产生设想和答案的多少。除此之外,还用剩饭的原因来阐释发散思维的独特性。郭老师紧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得本堂课通俗易懂。

思辨不止提能力
活动时间有限,但发散思维无限,正如李斌同学所说: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发现我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在刚开始把木梳卖给和尚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有不同的思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走通每一条路吗?这是一种能力,这也是一种素养。很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我的思维得到了另一个方面的提升。”
在生活的许多领域,发散思维随处可见,老师对同学们提出希冀:思考是一门艺术,希望同学们可以细细品味、用心感受 ,愿往后,可见他人之不可见,想他人之未曾想。愿思考的艺术陪伴同学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