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同学们逆向思考能力,促进多元发展。11月6日15:00,箕城书院于无边书院三层会议室举办“思考的艺术第3期—逆向思维”活动,来自创意写作学院郭彩霞老师为同学们讲解逆向思维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思考中获取力量,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思辨同行。

郭老师用“反口令”游戏,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在游戏中同学们需要做出与老师口令相反的动作,郭老师用“举右手”“起立”“低头”等口令,让同学们做出相反的动作,部分同学由于反应不够敏捷,会时而出错。郭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参与表现总结并提到: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同学们应在学习生活中多利用逆向思维,提升自我逻辑思考能力。接下来,郭老师借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人离开水”和“水离开人”的逆向思维,佐证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在谈到逆向思维的形式这个问题时,郭老师谈到了原理、功能、位置、方向、过程五个逆向,通过列举“体温计、吹尘器与吸尘器发明”及“风可助火势”的事例,郭老师向同学们阐释了生活中逆向思维的普遍性。

郭老师提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施效颦的意思、出处,并用逆向思维为‘东施效颦鸣不平’”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同学们各抒己见,来自审计2001班的杨泽琳同学主动回答道:“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它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东施知道自己丑陋,而爱美是人的天性,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目的是设法让自己变得美好,这和那些生得丑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比起来更有自知之明,值得肯定。”郭老师在对同学们回答表示肯定的同时,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多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郭老师从逆向思维的概念、形式、优势三个方面为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讲解。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后,每位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逆向思维,理性地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也能用多元化的角度看待事物,提升思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