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曲水流觞,今举诗词盛宴。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文字与文体层出不穷,其中最有特色且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为重温经典诗歌,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11月7日16:00杏花书院与凌烟阁诗社于表达力大厅携手举办“悦读月享第1期”诗词交流会,拂去历史尘埃,与诗人作伴,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一同感受诗词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赏·中华诗词
每一首诗,都会遇见属于它的伯乐。活动伊始进行组内分享,每个人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或词好、韵妙,读来朗朗上口;或节奏、旋律,听来抑扬顿挫。“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凌烟阁诗社副社长用舒缓的节奏将大家带到戴望舒的《雨巷》中,这是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意境美。


伴随着同学们激烈的掌声,大家纷纷开始作品分享并进行情感交流。其中,有对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与洒脱、对李白《将进酒》中才华横溢的欣赏与敬佩、有对世间伟大母爱的歌颂与赞美。同学们都身临其境,追随读者,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潇洒风度,徜徉在诗歌的意境中。


寻·文化基因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悲天悯人的仁爱思想与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忧患与乐观的双重性格等,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一位同学分享王昌龄的《出塞二首》,结合诗的背景,感受诗人殷切期盼国家安定,人民幸福,这是每一个爱国之人的希冀。传承文化基因,需要大家不断从诗歌中发掘真理,阐发讲仁爱、崇正义的时代价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品·生活之美
一诗一感悟,一词一境界。通过大家的分享,同学们认识到苏东坡的生活态度。他与别人不同,一路羁绊,却对生活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诗歌中,大家学会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样坚韧、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长远而宽阔的境界。生活有许多烦恼,学会读最美的诗,念最好的词,享受美好的生活。


中华诗词千年以来,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大家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通过此次诗词交流会,不仅丰厚了同学们的精神内涵,展现出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同时促进学校文化氛围的提高,增强了大家的文化底蕴,更有利于杏花人精神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