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感染力,可以增强人们的审美愉悦和乐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是人们追求艺术的基点。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生活情趣,释放压力,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三达书院于5月19日14:30,联合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景彩峰老师开展“创造心理实验室”系列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潜心静气,从DIY中感知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迅猛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进步显得尤为重要。会学习、懂常识早已不再是学生发展的主流之地,而会创造、善探索在当今时代已不可或缺。而随着青年学子的进步,竞争力也日益激烈。在这一局势下,当代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问题、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在活动的过程中,景彩峰老师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心理角度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进行细致分析,并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结合艺术治疗方式,即接触艺术、走进艺术,利用音乐、舞蹈、绘画、表演、自主创作等多种艺术表达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放松身心。同时,景老师带领学生以“艺术作品、创意构想、身边的事物”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之间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洞察力,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细品生活乐趣。


艺术体验与学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增强学生艺术体验,陶冶学生艺术情操、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而任何一件物品也都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景老师通过带领大家留心身边物品对身边物品进行改造,制作成一件件艺术品。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静心思考,用心感受,细心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件件极具观赏性、创新性与实用性的作品悄然呈现。这些作品中不仅饱含着同学们对事物的思考,也彰显着同学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

诚如景老师所言:“关于艺术美的体验感并不是顺时而成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我们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每一件物品都赋有艺术的加工,美丽的衣服、漂亮的房间,以及大自然的千态万物都是艺术存在的具体表象。”由此可见,艺术离不开人们的发展,人们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在艺术创作下,人们的内心是自由的,它能够解除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束缚,同时能够培育或健全人的审美结构,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参与者罗桂玲同学在谈到艺术与人的关系这一问题时,积极分享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面对学业压力,社会压力等多方问题时,我们往往感觉焦虑、困惑,长此以往,这就会成为心理冲突的导火索。通过景老师的分享,我觉得自己以后其实可以借助艺术的力量,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全心感受校园生活的魅力。”对此,参与者邱晓婷表示;“自己本身也是艺术生,但也只是单纯的会画画,制作一些简单的东西,并没有过多的去思考,去深挖艺术的内涵。通过这次的活动,也让我明白了艺术对于人心灵上的作用,以及艺术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之后我在学习当中,更要去充分体会艺术,全身心投入艺术当中,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艺术是多元的,它给一切平凡的事物赋予深厚的意义。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要在体验中学会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深入体会艺术魅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要以创新者,弄潮儿的形象,站立在时代的前沿,了解社会的文化思潮,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艺术作品特有的内涵,在更深远的层面上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新观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去发现世界,提高自我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