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曾经的辉煌,稍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吹灭不朽的文化。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了解太谷文化,感受非遗的生机和魅力,12月7日14:00无边书院发起了线上“谷社谷乡”青年行动第20期: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之“非遗金谷”活动,特邀太谷区传统文化志愿者协会向日葵文化艺术分队赵强老师,为同学们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的公益讲座,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了解 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晋中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存续状态良好,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集中的重点地区,其中太谷区的非遗文化颇为丰富。活动伊始,由太谷区传统文化志愿者协会信院分队副队长张逸群同学主持开场,向同学们介绍了赵强老师,“赵老师是‘二鬼摔跤’的第三代传人,他从小热爱文艺,拜师后谨遵师傅教诲,牢记师傅重托,苦练绝技,希望把‘二鬼摔跤’发扬光大。”随后赵强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二鬼摔跤”这一文化活动,“抡、转、滚、翻、下绊、托举、互相扭摔……”,生动有趣的描述让同学们对“二鬼摔跤”好奇不已,同时也对“二鬼摔跤”有了初步了解。


传承 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在讲座中,赵老师提起非遗最重要的就是继承问题,大众对于非遗的关注还是有所欠缺的。相较于许多国外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应该继承和发展下去的,赵强老师以糖画、砖雕、制糖葫芦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非遗不是高高在上的,它从群众中来,有着浓厚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并强调了非遗不只是手工艺人的传承,它更应该是社会中的一部分。赵强老师真情的流露让同学们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说到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必不可少。


创新 是为了更加活力
二鬼摔跤又称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传统民间舞蹈。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赵老师又给同学们欣赏了“二鬼摔跤”的照片。“两个”身穿彩衣的大汉,如同拳击台上的“两个”拳手互相对峙、撕扯,一“鬼”使出了绊腿,另一“鬼”猝不及防,身子一歪,倒在了地上……简单的几张照片把“二鬼摔跤”的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也被这一文化活动深深吸引,鲜活的表演逗得同学们放声大笑,也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随后赵老师提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多样性复兴民族文化,让非遗“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的认识,注重对自身文化的保护,将非遗文化继承并努力发展下去。

学生感悟:
通过今天的非遗文化讲座,我了解到了“二鬼摔跤”非遗文化,主讲的赵老师是“二鬼摔跤”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也是一名暖心的志愿者。在赵老师的发言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在演讲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些感叹。在分享中,赵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二鬼摔跤”的几张照片,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并且看到这些,“二鬼”的样貌也是把我吓了一跳,不过,通过老师分享的照片,我甚至可以感受到表演的张力和现场活跃的气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传承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老一辈的情怀绵延不绝,也要让这些“宝贝”焕发出新的生气。
——审计2201班 王晨晶
有幸聆听了赵强老师讲述他和非遗金谷的故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二鬼摔跤”,它又称“二娃摔跤”,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这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已流传上百年。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更深入的感受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财务(对口)2205班 李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