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当校园里的梧桐叶片片飘落,我在无边书院里邂逅了两场截然不同却同样温暖的“家文化”旅程。一场让指尖生花,编织出秋日的浪漫;一场让内心绽放,安放了所有情绪。它们如同两颗温润的珍珠,串起了我十一月里最明亮的记忆。


Part 1:扭扭棒大作战!把秋天“扭”进手心
那是11月12日的傍晚,我走进203木棉·布艺工坊,瞬间被满桌的色彩拥抱。紫、黄、棕、粉的扭扭棒像一道温柔的彩虹,整齐地躺在浅色桌布上。空气中漂浮着隐约的期待,墙上往届的手工作品照片,更是点燃了我的创作渴望。
活动刚开始,杨嘉欣学姐不仅告诉我们枫叶变红的科学道理,还耐心讲解如何用扭扭棒塑造一片独一无二的枫叶:“先弯铁丝定轮廓,不用刻意追求对称,”她轻柔地说,“自然的弧度更显灵动。”我捏着铁丝,起初有些笨拙,直到看见身边的同学分段弯折,一片匀称的五瓣枫叶便悄然成型。我悄悄模仿,在铁丝上做个小记号,再慢慢调整,果然比之前规整了许多。


缠绕扭扭棒时,沙沙声此起彼伏,像秋风轻语。我选用了橙与棕的渐变,每绕一圈就轻轻按压,扁平的铁丝渐渐立体,化作一片带着手温的枫叶。有人将叶片拼成扇子,有人扎成花束,还有人编成花环。当我缠绕不匀时,身旁的女孩自然地侧身示范:“这样绕两圈会更稳。”指尖传递的不只是技巧,更是同窗间无需言说的温暖。一小时转瞬即逝,我们举着作品合影,红橙黄绿在灯光下交织,宛如把整个秋天握在了掌心。那片小小的扭扭棒枫叶,让我在忙碌学业中偷得一片宁静,在创造中找回专注的喜悦。


Part 2:情绪开箱时间!和烦恼说“拜拜”
11月14日,我又踏入了书院一楼的BIAN·花房。下午的阳光正裹着茶香漫进来,桌上的白瓷茶杯冒着细烟,竹篮里的彩铅和刮刮画泛着暖光,15个座位已经坐满。“写下最近让你沉重的事,不用给任何人看”,赵小芳老师的声音轻如茶烟。我握着笔,让那些积压的烦恼顺着墨水洇在纸上,社团的待办事项、与朋友的小摩擦……这张纸成了最柔软的容器,接住了我藏了一周的“重量”。


“现在把它揉成你最讨厌的样子。”我用力攥紧,指节泛白时竟不自觉地笑了。原来把烦恼具象化然后捏碎,是如此痛快。满室的撕纸声窸窣作响,像集体卸下重担的仪式。碎纸片落在掌心时,我仿佛抖落了一身的疲惫。旁边女生小声说:“好像把这周的焦虑都撕没了。” “画一只你心里的鸟,不用像,像你自己就行。”我画了只翅膀张得很大的歪扭小鸟,它看起来倔强又渴望飞翔。老师递来胶棒:“把刚才的碎片贴在它身上,那些沉重,会变成托着你飞的羽毛。”我把沾了茶渍的纸片仔细粘在鸟翅膀上,突然间懂了:那些让我喘不过气的情绪,从来不是包袱,而是能让我飞得更稳的凭依。阳光落在这些“羽毛”上,纸絮泛着柔软的光。


最后是刮画。木笔划过黑色涂层的瞬间,橙黄、湖蓝、浅粉突然跃出,像把乌云刮开,让内心的阳光重新露脸。我刮出半片月亮、几缕浮云,听见旁边男生举着刚出现的星星轻笑:“原来我心里还有这么亮的东西。”分享时刻,有人举着“碎纸鸟”说“这是我的翅膀”,有人轻抚刮画低语“原来我没那么糟”。老师续茶时说:“就像这茶,沉下去,才会慢慢打开。”我捧着温热的茶杯,感觉内心的皱褶也被一点点熨平。
收获满满!我的秋日快乐收藏夹
如今,那片扭扭棒枫叶别在我的书包上,随我走过校园的每个角落;那只“碎纸鸟”则贴在了日记本的扉页,守护着我的每一次倾诉。无边书院里的编织,让我通过创造美来安放身心;花房中的涂画,让我通过直面情绪来拥抱自己。它们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都教会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为自己留一片柔软的栖息地。


(撰稿:毛梦莹 闻佳雪 丁崇洲 供稿:无边书院 摄影:秦梦杰 程燕 成家馨 周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