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浆沸腾时
快乐在空气中弥漫
从选果到蘸糖
体验指尖上的匠心传承
10月29日16:00,无边书院206零卡·轻食工坊秒变“冰糖葫芦工作室”,【灶生活】第15期“串起甜香,悦享食光”活动热闹开场。本次活动带领同学们制作传统冰糖葫芦,从串果到熬糖,亲手复刻童年记忆中的那串“酸甜诱惑”。

巧手串果,人手一份糖葫芦starter kit
谁能想到,酸甜可口的糖葫芦,最早竟是为了调理身体而生?相传南宋时,山楂裹糖的吃法被用来消食化积,后来几经演变,成了老少皆宜的小吃。穿越百年时光,它依然在山西的街巷里散发着甜香,成了冬日里最治愈的味道。活动负责人贾晴康同学为大家分发了“制糖葫芦必备三件套”:清水、锡纸盘、山楂+竹签!他还悄悄透露了熬糖的黄金公式:糖与水2:1,糖浆量以“刚好淹没山楂”为最佳,多一分则浪费,少一分则挂不住糖!同学们跃跃欲试,已经有人主动举手:“我来搅糖浆!”


匠心示范,一场关于“琥珀色”的极限挑战
熬糖是整场活动的“高光环节”!贾同学边操作边解说:“山楂要先‘烘’干表面,不然糖浆会溜走哦”,接着他手持小锅慢火搅拌,糖浆从咕嘟小泡逐渐变成大气泡,直到泛起深琥珀色——那一刻,就是时候了!蘸糖时更讲究技巧:在糖浆泡沫上“蜻蜓点水”一转,再往清水里“快进快出”,只听咔嚓一声,冰糖外壳瞬间凝固,魔法完成!同学们围在操作台前,感受糖浆浓稠度的微妙转变。


成果分享,每一串都是“可以吃的艺术品”
在贾同学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活动现场,一串串山楂在巧手中翻转,大家亲手制作的冰糖葫芦不仅色泽诱人,更凝聚了专注与用心。贾同学在指导间隙分享道:“冰糖葫芦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考验耐心与细心。从选果、串果到熬糖、蘸糖,既是对手艺的锤炼,也是对心性的磨砺。这正是传统美食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冰糖葫芦在灯光下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当亲手制作的冰糖葫芦在灯光下泛起光泽,劳动的价值也有了甜蜜的答案。这次活动,是无边书院劳动教育的一次生动缩影。我们相信,劳动教育不只在校舍与田野,更在每一次专注的指尖创造里。


糖衣破碎的瞬间
幸福在唇齿间绽放
手作的温度
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
同学有话说:
从串果到熬糖,每一步都需要用心,当看到自己做出的糖葫芦晶莹剔透时,那种成就感特别强烈。这不仅是一次学手艺的经历,更是一次静下心来的享受。
——财务2503 白佳亮
(撰稿:陈奥博 丁崇洲 供稿:无边书院 摄影:秦梦杰 王瀚淼 郭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