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14:00,杏花书院联动艺术教育中心的阎思米老师在Lucky room举办杏花艺枝第28期活动:音乐剧的独特魅力——说唱音乐与信息传递。阎思米老师通过经典片段赏析与互动交流,与同学们一起沉浸在音乐剧与说唱音乐交织的艺术世界。

活动伊始,《悲惨世界》的经典视频激发了同学们对音乐剧的热情。阎老师以专业的知识,为同学们揭开音乐剧的神秘面纱。音乐剧作为艺术界的“万花筒”,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的精髓,核心在于“动态创新”。从巴洛克时期的“序曲”到现代百老汇的璀璨,音乐剧在时代浪潮中演绎着自己的创新传奇。而当韦伯的《猫》在伦敦西区的舞台上如史诗般唱响,说唱与音乐剧的融合,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说唱音乐不仅是旋律的载体,更是文化符号的容器,阎老师以《人民之歌》中的《My Shot》《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丽佳人》为例,向同学们分析了说唱音乐是如何通过鲜明节奏、韵律变化与叙事张力传递社会议题,如何通过跌宕的节奏勾勒人物冲突、展现人性光辉的对抗。


阎老师还精心选取了多部音乐剧的经典片段,逐帧剖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在《猫》的《回忆》中,“我曾有梦,关于美丽的梦”的歌词如诗如画,将格里泽贝拉由落魄到救赎的心路历程细腻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仿佛让灵魂在音乐中经历了一场涅槃。在《歌剧魅影》的《想起我》里,阎老师巧妙地将美声唱法与说唱元素的融合娓娓道来,展现艾瑞克对克里斯汀的深情与占有欲,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他对克里斯汀无尽情感的具象化。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说唱音乐如何增强音乐剧的信息传递”展开讨论,共同交流在活动中的所学所感,有的同学在《汉密尔顿》“一景到底”的舞台设计中学习到了音乐剧的整体性创作思维;还有的同学在《巴黎圣母院》极简布景与流行音乐元素构建出震撼的悲剧史诗中感受艺术形式的多元可能,打破了“大制作即经典”的固有认知。


活动尾声,阎老师用一句“音乐无国界,艺术通心灵”为这场艺术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鼓励同学们从说唱与音乐剧中汲取创新灵感,在跨文化的艺术体验中提升审美与批判性思维,让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说唱音乐在音乐剧中的独特价值,更感受到艺术作为跨代际、跨文化沟通桥梁的力量。
(撰稿:李菁欣 供稿:杏花书院 摄影:杏花书院品牌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