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人在“趋同”里寻找安全感,少数人正用“独特”打开人生新战场。10月31日17:00,“遇见上河100+·览舟咖书(第63期):选择为舵·航向人生新坐标”在上河书院104 逐浪·功能型党支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牛瑞凤老师以《因为独特》为核心文本,带领同学们在文字与思想的碰撞中,挖掘自我特质、梳理成长逻辑,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答案”。


盲盒分享——在碰撞中与彼此启迪
活动伊始,牛老师便抛出“当多数人在‘复制成功’,我们如何用‘独特’定义自己的价值”的议题——这恰好击中了当代青年在成长中的共性困惑:在标准化的评价体系里,“与众不同”是风险还是机遇?“而独特的含义是什么呢?”牛老师缓缓阐述道:“‘独’,是独立、是独到,意味着不随波逐流的勇气;‘特’,是特质、是特长,是区别于他人的内在光芒。‘独特’二字合在一起,并非要求你特立独行,而是邀请你发现并信任那个不可复制的自己。”这番开场,瞬间为本次活动“选择为舵·航向人生新坐标”的主题定下了深思的基调。
在牛老师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后,活动进入了一个特别的“话题盲盒”分享环节。每位参与者的面前都放置了一张“话题盲盒”卡片,他们被邀请静心思考,写下并分享自己认为的独特点。刘宝娟同学分享到“我喜欢在课后手写总结笔记,同学总说‘太费时间’,但在今天我突然敢说:这份‘慢’让我记住了更多知识,在之后我也会继续坚持这一习惯”“我一直认为自己有些‘过度较真’,在团队合作中常常担心自己不合群”。张晓璇同学说道,“但经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在需要极致严谨和品质把控的领域,这种‘较真’就是最宝贵的专业精神”。不同的观点在此交锋、互补、融合,笑声与掌声频频响起,每一个人既是讲述者,也是受启发者。



拆解“独特”背后的成长密码
活动的最高潮,是对《因为独特》一书的精讲,牛老师将《因为独特》中的案例与青年成长结合,从王宁“用十年打磨潮玩IP”的长期主义,讲到“拒绝盲目扩张、优化细节体验”的经营哲学,更提炼出“独特=自我特质+差异化优势+长期坚持”的成长公式。“王宁曾被投资人评价‘没精英团队、没感染力’,但他恰恰用‘非精英的团结’和‘不跟风的沉稳’,把‘无用的潮玩’做成了产业。”为了使同学们有更好的理解,她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职业生涯早期也曾陷入“标准答案”的陷阱,努力将自己塑造成社会所期待的“完美”模样,却深感疲惫与迷失。转折点发生在她毅然放弃一条看似光明的坦途,选择投身于属冷门的“马克思主义”领域。将自己善于思辨与联结不同知识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在此行业里闪闪发光。“我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成长,不是补齐所有短板,而是将你的长板锻造得无可替代。”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现实范本。


本次活动超越了常规的阅读分享,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规划启蒙课。它启示莘莘学子: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最可靠的航舵并非随波逐流,而是基于深刻自我认知的主动“选择”;最清晰的坐标,就镌刻在每个人与生俱来并待开发的“独特”价值之中。


(撰稿:张瑞莹 供稿:上河书院 摄影:张子怡 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