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形象真正“出圈”,靠的从不是表面包装,而是“内外兼修”的实力沉淀。10月22日15:00,青藤书院于毣谷书院4F 小羽毛·故事巢举办“打造个人品牌的七堂创意课(第4季)”第①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思思老师以“塑造专业名片 不止于‘形’”为核心,从线上到线下,从沟通到日常,手把手教大家摆脱“包装焦虑”,靠真细节、硬实力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专业形象。

线上形象:你的数字名片
“现在超70%的企业HR会翻社交账号,一条吐槽便可能让offer泡汤!”成老师开口就点出线上形象的重要性,线上形象作为个人的“数字名片”,早已成为他人了解我们的第一窗口;此外,结合真实案例给大家分享了避免踩坑的“三步清理法”,在定期对社交媒体进行“断舍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重视精准签名打造,要构建“专业/兴趣+价值提供+未来方向”的个人slogan。

沟通礼仪:细节里的专业感
沟通礼仪的细节,往往最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成老师通过邮件撰写、会议组织、人际互动等多场景的模拟讲解,深入拆解沟通技巧,揭示细节背后的专业逻辑。她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沟通模板,更传递了“专业感源于场景适配”的核心思维——无论是小组学习、实习协作,还是求职面试,得体的沟通都能助你快速建立信任,为个人品牌打上“靠谱”的鲜明标签。

线下形象:你的气质名片
“不必追求大牌,干净得体就是最好的名片。”谈及线下穿搭,既懂得学生群体的预算考量,也深谙个人形象的塑造之道。她从多场景出发,解析服装选择,分享实用的搭配口诀与妆面技巧,让形象管理有章可循。成老师强调,外在形象固然是日常社交的“敲门砖”,但自信谈吐才是真正魅力所在,更蕴藏在发言的节奏、眼神交流等细节中而守时与负责始终是支撑一切形象的“核心基石”。

长期主义:个人品牌的“持久战”
个人品牌的塑造是由无数微行动长期堆叠而成。成老师基于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业探索、实践成长中的深刻洞察,为他们设计了大学四年形象塑造路径,强调唯有聚焦日常、持续积累,才能沉淀出“专业、可靠、一致”的个人形象,让个人品牌真正立得住、有分量、被信赖,成为未来发展的硬核竞争力。

打造个人品牌,绝非一场“迎合他人期待”的表演,其核心始终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一次沟通、每一次亮相,都是自我价值的具象化。当学生将数字形象管理、交流细节打磨、生活气质塑造,从技巧内化为本能,专业与可靠便不再是标签,而是内在追求与外在行为的双向印证。

学生感悟:
以前总觉得“专业形象”是毕业后才要考虑的事,听完成老师的分享才发现它藏在每一个日常细节里。控制发言语速、避免口头禅、按场合选衣服等,都是在悄悄积累自身“靠谱感”。今后不管是小组汇报、社会实践,还是和老师同学沟通,我都会试着合理运用技巧,从细节开始,打造我的专属形象。
——太行书院/大健康学院 赵宁静
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在“沟通”上真的有进步了!以前跟老师说话总不自觉紧张,现在我学会了“先思考好再问”,这样开口的时候底气就足多了,问题也解决得更明白。跟同学相处“真诚且包容”这句话也让我豁然开朗,今后我会耐心倾听伙伴的想法,多给予肯定与鼓励,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并肩相处。
——箕城书院/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任虹燕
撰稿:黄菊
摄影:翟向飞
供稿:青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