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全面推行全生异科导师制以来,首批177位全生异科导师已完成了首个完整周期的学生陪伴守护使命,为制度深化推进积累了扎实的实践经验。为全面落实集团及学校关于全生异科导师制工作优化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生异科导师队伍的精准育人能力。9月27日,我校秋季学期全生异科导师全员专题培训会议于乌马河剧院如期开展。本次培训覆盖全体全生异科导师(第二、三、四、五批次)及各二级学院双院融合专项工作负责人,重点围绕全生异科导师制在新周期的路径优化、育人理念深化、实务技能提升等方面展开,通过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助力导师明确新要求、掌握新方法、激发新活力,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注入新动能。



高位动员与制度深化:明确新周期工作方向
培训伊始,常务副校长刘正国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全生异科导师制历经四年探索,已完成首个完整育人周期,自今年起进入“深耕期”。刘校长强调,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全体导师要着力处理好“所在单位与受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动关系”“本职工作与导师育人工作的协同关系”以及“学生心中画像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因材施教关系”,以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切实的举措陪伴学生成长。



书院部部长李鹏鹏老师着重围绕《全生异科导师制育人理念新内涵》作深度解读,从制度优化背景、分档聘用机制、动态考核路径、“红黄线”过程监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重点介绍了“A、B、C三档分级聘任、聘期与学生学制同步、月度绩效留存与即时淘汰”等新机制,强调通过制度闭环实现“优绩优酬、能进能出”,以激发导师队伍持续活力。同时他期望全体异科导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工作中永葆热忱、恪守规范、明确角色,以推动导师角色实现从单纯陪伴者到“观察者、陪伴者、引领者”三位一体的升级,从而持续激发学生的成长内驱力。



专题赋能与实务指导:提升多维度育人质效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王旭波老师以《筑梦青春,职击未来》为题,基于详实的校内调研数据,为导师们提供了科学开展生涯规划指导的方法和举措。他通过展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普遍认知与现实差距,指出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借助400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揭示了学生求职途径偏好、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如沟通能力、实践经历)等关键信息。王老师强调,异科导师应及早介入学生的生涯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到班干部经历、实习实践、与父母沟通就业问题等软性积累的价值。同时,王老师详细解读了学校“1235”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体系、提出了“八维赋能”保障体系,为导师赋能学生、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与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景彩峰老师立足“心理健康”这一话题,进一步强化导师们的心理辅导能力建设。基于全国及高校的心理健康数据,景老师向大家系统介绍了衡量心理健康的三大要素、判定标准以及六大心理健康源等基础理论知识,并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危机信号的方法。此外,她重点传授了“CALM down”心理调适技巧(Change认知改变、Accept接纳压力、Let it go情绪释放、Manage lifestyle管理生活方式)和谈话流程中的共情、倾听(3F倾听法)、提问等核心技巧。通过案例模拟,以警示导师们在沟通中应避免的用语,并进一步引导导师们成为学生情绪宣泄的“安全阀”和发现问题的“前哨站”,做到早期识别、科学应对、及时转介。最后景老师还推荐导师们借助九型人格评估工具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优势,提升心理健康韧性,并呼吁全体导师共同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



校团委志愿服务中心张悦老师则对《2025-2026学年全员社会实践方案》进行了系统解读。她重申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学分的全员参与要求,并明确了全生异科导师在社会实践全流程(选题、实施、总结、考核)中的核心指导责任。张老师以“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三个核心问题为串线,详细介绍了社会调查、专题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十大实践内容,并梳理了从9月启动培训到次年9月考核评定的时间节点与关键任务。她特别强调了导师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职责与《学生社会实践档案》的规范填写要求,使导师们对如何指导学生在一线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有了清晰、具体的行动框架。



经验共享与榜样引领:共享多元化育人智慧
智能工程学院、上河书院全生异科导师焦晶老师围绕“一路相伴,异路生花”主题展开分享。她注重在互动中记录和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让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被看见、被回应。焦老师始终秉持问“薪”无愧和问“心”无愧的初心,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在实践中,她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积极利用书院平台与学生建立双向联结,通过在学业、心理、职业等多方面的持续支持,助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


信息工程学院、杏花书院全生异科导师刘静老师在践行异科导师职责过程中,始终秉持“将需求导向与系统复盘相结合、以高质量陪伴”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她主动深入学生群体,通过细致沟通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精准捕捉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刘老师还提倡通过结构化、可追溯的工作流程,确保对学生的陪伴与支持既有针对性,又能形成完整闭环,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助力。


商务英语学院、上河书院全生异科导师张红斐老师以《一个全生异科导师的“六重”告白》的独特视角,将导师角色形象地概括为 “树洞、和事佬、好朋友、电影发烧友、大家长、军师”。她通过守护学生情感、组织观影与手工活动、分享美食、策划户外游戏等实例,生动诠释了如何通过多维度、生活化的互动,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同路人。



商务英语学院、毣谷书院全生异科导师李淳老师始终以“精准陪伴、以生为本”为核心要求,将学生需求定位为工作起点,并灵活调整辅导策略以适应动态变化。在具体实践中,他一方面通过深度交流,精准锚定每位学子的成长路径;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多元成长路径,以“书面调研(心愿单)、场景调研(茶话会)、多方联动(与辅导员、专业课老师沟通)”的三维需求调研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群体/个体定制”的活动设计。李老师表示,日后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与成长能力,在了解学生需求时,尽可能契合大家的实际需求,切实助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良好发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信息工程学院、毣谷书院全生异科导师韩雅琳老师以“放肆散发魅力”为切入点,分享了她的“四重放肆”理念,倡导大家做“放肆”的异科导师,也鼓励导师们“亮真容”、“追热爱”、“和学生玩在一起”。她认为,导师的魅力在于放下架子,展现真实甚至“不完美”的一面,主动走进学生的热爱,成为“同路人”而非“旁观者”。韩老师用“松弛感”和“一起疯”的互动理念,营造了让学生感到“跟她在一起就特别开心”的磁场。同时她也希望学生能够“友好的为所欲为,放肆的野蛮生长”,以真实和热忱去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


信息工程学院、杏花书院全生异科导师杨瑞老师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专注于为学生提供务实且细致的学业与生涯支持。他分享了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系统化四六级辅导方案,介绍了通过师生共膳营造家氛围的暖心举措,还提及对学生简历修改、考研就业咨询的及时回应,为学生的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切实支持。同时,杨老师还注重在各类线下互动场景中融入情感关怀,通过组织包饺子、户外爬山、参观乔家大院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师生交流更有温度与深度。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杏花书院全生异科导师车瑞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她通过“怯懦女孩的自信蜕变”、“退伍军人的刚柔并济”等真实故事,生动诠释了导师作为倾听者、陪伴者、引导者的三重角色。在陪伴学生成长与赋能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她重视“个性化沟通”(如设立班级联络员、一对一漫聊)和“资源整合”(联动其他导师、校友),在细微处见证并推动学生的成长。



本次全生异科导师专题培训会系统梳理了全生异科导师制工作四年来的实践经验与优化方向,为导师队伍注入了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动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精准施策,持续优化制度设计与支持体系,深化导师队伍的建设与过程管理,全面推动全生异科导师制在“双院制”育人体系中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以切实提升育人成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学校育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撰稿/供稿/摄影:书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