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9·18”事变的第94周年,亦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之际,我校“一站式”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于9月18日组织全体书院老师赴万画影城2号厅开展第43期“导师日”活动,集体观看历史影片《731》。通过沉浸式观影与集体反思,进一步强化了导师团队的政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激发了育人热忱。



影片《731》以震撼人心的镜头语言,真实再现了那段黑暗历史中的人性考验,也展现了民族苦难中个体的挣扎与坚守。影片中一幕幕震撼的画面、一段段触动人心的情节,不仅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冲击,更引发了大家对历史、人性与和平的深层思考。




观影过程中,老师们全神贯注,神情凝重。影片所传递的悲怆与力量,悄然转化为一种集体的情绪共鸣。在黑暗的影院中,大家不仅是一名观众,更是一群教育工作者在共同接受一场严肃的党性教育与精神洗礼。影片结束后,许多老师仍久久沉浸其中,相互交流观影感受,分享从中汲取的启示与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强烈的责任感投身于书院育人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使命与担当。特别是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观影活动更显意义非凡,也使老师们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和体悟。




此次集体观影,不仅是团队建设的一种创新形式,更是书院文化内涵的重要延展。书院注重通过多元活动实现导师赋能与共同体构建。本次通过《731》这样具有沉重历史厚度和强烈党性教育的影片,让老师们在共同体验中强化了彼此的情感联结,也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所应承担的文化传承使命。影片《731》所揭示的历史真相,警示我们铭记苦难、珍视和平,而书院文化的育人理念,正是通过教育唤醒良知、点燃生命、启迪未来。我们也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在书院这片浸润着人文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土壤中,每一位老师都是文化的守护者、历史的传递者,也是未来的播种者。




通过此次导师日活动,使老师们在回望民族历史的苦难中,更加坚定了立德树人的初心,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未来,我校“一站式”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也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内涵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书院教育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多样态党建活动品牌,进一步推动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观影感想:
观看《731》时,影片里的每一幕都让我心绪沉重。当镜头定格在平民被强拖进实验室的恐惧神情,展现出冻伤实验中受害者的痛苦挣扎时,我不仅是在见证历史的残酷,也更清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电影中的片段,比任何教科书文字都更有冲击力。我想,未来不能只让学生知晓“731部队”这个名词,更要通过这类真实影像,让他们明白历史不是遥远的数字,而是无数人曾承受的苦难。作为教师,铭记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逝者,更是为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和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避免悲剧重演。
——青藤书院发展导师 杨佳琦
影厅里,屏幕上冰冷的数字与残酷画面,将祖辈曾亲历的苦难、民族记忆中最深的伤疤清晰剖开,令人窒息。置身黑暗中,我不禁自问:若身处那个年代,我能何为?反观现在,我们作为老师能安稳教书育人,是何等珍贵。历史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我们,教育的根本首在育人——先教学生成为有良知、有尊严、懂得尊重生命的人。毕竟,知识技能能助他们行得更快,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方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更稳。
——杏花书院发展导师 王浩天
《731》电影以震撼视觉与真实史料,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暴行展露无遗。影片中,活体解剖时百姓绝望的目光、冻伤实验里冻得僵硬溃烂的双手、细菌战中无数消逝的生命,这些惨状击碎幻想,让我的心灵遭受剧烈冲击,被沉重压迫感笼罩。影片里没有主角光环和幸运逃脱,只有普通人在恶势力下挣扎的无力与绝望。这份沉重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青年老师,要让“永不重蹈覆辙”的信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无边书院发展导师 秦鸿业
【撰稿/供稿/摄影:书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