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晋中信息学院白燕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郭丽婷老师、发展导师王宣皓老师携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19名成员一行深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开启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青春实践之旅。从毛家大院的红色基因传承,到郭庄水库的绿色生态保护,从博物馆追溯历史文脉到红旗一条街的怀旧体验,青年们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心灵感知时代脉搏,在实践课堂中汲取成长养分,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光彩!

探访毛家大院:踏红色足迹,悟初心使命
在毛家大院的门口,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整齐列队,与毛主席像的墙面庄重合影、致敬,以青春之姿向伟人致以崇高敬意,传承红色精神火种。踏入大院,时光仿若放缓脚步。一条特色街道排列着一个个历史文化的展厅。清朝服饰静静陈列,其细腻纹理、传统纹样,诉说着往昔服饰文化的审美与礼仪;非遗布老虎造型憨态可掬,色彩斑斓间,彰显民间工艺的独具匠心,让青年们直观的领略到了非遗传承的温度。


穿梭在大院各式的房间里,传统陈设一一呈现在眼前,炕、老式洗漱台、书桌等老物件,带着岁月包浆,还原过去的起居日常;桌上算盘、琴棋书画有序摆放,古筝静静伫立,真正地体会到古人“雅俗相济、诗书传家”的生活意趣。剪纸将民俗故事、吉祥纹样刻于红纸之上,栩栩如生;马勺漆画挂于墙间,质朴马勺为底,绘上戏曲人物、传统图案,色彩浓郁,传递着古老民俗韵味;漆扇的扇面经漆艺点缀,尽显色彩之美。从历史服饰到非遗技艺,从传统起居用具到独特建筑,同学们在毛家大院触摸历史纹理,感受文化传承。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更让大家对本土历史文化有了深刻认知,激励着青年一代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让古老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研学筑梦,守护安澜:解码生态水库保护密码
参观完毛家大院,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奔赴郭庄水库,昔阳县依托水库的自然优势,打造了郭庄水库露营地,引得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不仅是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生命之源”,更在持续的生态治理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范本。为守护一泓清水,昔阳县构建起工业、生活、农业全方位覆盖的污染防控体系,从源头到末端层层把关,力求生态保护尽善尽美。驻足水库畔,成员们纷纷合影留念,郭庄水库的生态保护实践,既让同学们树立了“生态守护者”的角色意识,于实践磨砺中践行社会责任,还化作青春成长的绿色养分,让青年大学生在乡村调研里读懂生态守护的力量,推动绿色理念的传播。



对话千年文物,沉浸文化殿堂
昔阳县博物馆,承载着昔阳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记忆,宛如一本立体的史书,向世人娓娓道来昔阳的过往兴衰与人文变迁。踏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型塑像,讲解员吕炳亮介绍:“陈永贵同志曾任我们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受邀参加了毛泽东主席的71岁生日宴会,这是毛主席与他热情握手的场景!”凝视着塑像,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这份历史的厚重。


接着,成员们看到云南省南华县革命委员会在1969年来大寨学习送来的礼物——《英雄的大寨人》,还了解到了瓷器从元代到明清时期的丰富演变。为凸显大寨人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昔阳博物馆特别打造了中共一大召开地——嘉兴南湖红船的模型。红船的展示,不仅丰富了展览的内容,更生动体现出昔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



踏入昔阳宋金博物馆,这处聚焦宋金历史文化的特色场馆,瞬间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幅古意画卷在眼前铺展,讲解员吕炳亮生动阐述宋金夫妻宴饮图和牧人驱犊、牧草轻摇的放牧画卷。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墓中出土文物带着岁月陈迹而来,讲解员诉说考古不易:墓室曾被积水浸没,深至胸口,抽干水后,壁画才挣脱水的包裹,缓缓显影。哪怕时光与水渍双重侵蚀,壁画上的工艺仍藏不住精巧,线条如宋金工匠指尖余温,色彩似历史长河漫漶的星光,静静诉说往昔繁华。随后讲解员引导我们看向屏幕,数字化的奇妙魔力在此显示。通过动态演示那些文物细节、考古现场,以更生动的形式向更广阔的世界传递宋金文化的魅力,让这座博物馆的光芒,借由数字之翼,飞向更多渴望触及历史的心灵,也让“昔阳宋金博物馆”的名字在古今交融里愈发熠熠生辉。



漫步红旗街,重忆峥嵘岁月
走进昔阳县红旗一条街,开启一场沉浸式怀旧之旅,感受七八十年代独特的风情。踏入这里,一台网红怀旧大电视率先映入眼帘,瞬间将人们拉回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街道两边建筑极具特色,清一色水泥的墙体、斑驳对开的木门,满是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印记;房顶的花边、墙面的五角星,还有些带着烟火气的标语,字里行间都是“奋斗”“热爱”的温度,为老街增添生气与时代感。相较于明清风格古城,多了几分真实与亲切。不仅如此,这里还打造了丰富的复古场景,“手风琴乐队”“人民电影院”“国营照相馆”“中式婚宴”“教室”等,每个角落都散发浓厚的年代气息。大家穿梭其中,参观复古场景,仿佛穿越回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往昔。








忽然有歌声漫来,港式舞曲混着老歌,穿街走巷。那边修鞋摊的师傅激动地跳着舞,这边织毛衣的阿姨飞着手里的棒针,生动地呈现出过去生活的片段,增添新场景。街道两侧还有古商铺提供的特色美食,如昔阳压饼、炸油果等。红旗一条街凭借独特复古氛围、精彩的情景演艺与特色美食,成为怀旧体验热门地。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在这儿吃着压饼看着表演,听着手风琴哼老歌,沉浸式体验了一把爸妈的青春时代!








感悟:
站在陈永贵与毛主席握手的塑像前,我下意识挺了挺腰。突然觉得艰苦奋斗不是课本里的词,是真有人把力气花在实实在在的土地上。到了宋金博物馆,水浸过的壁画上,宴饮图里的酒杯边缘还像沾着水汽,听讲解员说抽了半个月水才露出这些画,心里忽然一紧。原来不管是当年大寨人在地里刨食,还是现在的人在水里捞壁画,都是在传承和保护那些刻在土地里的韧劲、藏在时光里的烟火气。
——会计2305 黄伊萱
刚进街就被老式电视吸引住了,跟老爸照片里的一模一样。手风琴声飘过来时,正咬着刚买的压饼,脆得掉渣。织毛衣的阿姨抬头笑:“这花样,当年你妈说不定也织过。”走着走着突然就懂了,这不是摆出来的“复古”,而是爸妈嘴里“热热闹闹过日子”的模样。
——会计2303 马琪琪
撰稿:王翊帆 郝文博 陆思懿
供稿:白燕书院
摄影:黄伊萱 王佳怡 杜雅琪 李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