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成为赋能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7月11日,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河”你同“兴”乡村振兴促进团和太原理工大学翼水知行实践队一同深入这片文化沃土,以“让文物说话,让文化传承”为宗旨,开展文化振兴实践活动。从博物馆的文物解读到古城的深度调研,从沉浸式路线设计到创意文创开发,促进团成员以专业视角和创新思维,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文物“活”起来 文化润人心
促进团成员们怀着探寻历史的热忱,走进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博物馆,在讲解员王春婷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成员们依次参观了馆内丰富的历史陈列,从见证商周文明的珍贵青铜器、陶器,到记录翼城古城变迁的精美碑刻与建筑构件,再到承载地方记忆的民俗文物与非遗展示。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解说,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生动再现了翼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询问,通过一件件实物展品,直观感受了翼城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了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古城寻踪觅史 调研聚力振兴
带着博物馆的文化启迪,促进团深入翼城县古城街区,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专项调研。成员们穿行在青砖灰瓦的街巷间,用脚步丈量古城肌理,通过拍摄、访谈等方式,系统记录古城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在文物保护专家的讲解下,明代县衙遗址的砖雕纹饰、清代民居的梁架结构都成为读懂古城营建智慧的密码。调研过程中,成员们重点考察了古城墙遗址保护现状,并与当地文旅部门沟通,探讨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可行方案。



路线巧设计 薪火永相传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促进团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一条“沉浸式”古城文化参观路线。这条路线以“时空穿越”为主线,串联起博物馆珍贵文物、古城标志性建筑和非遗工坊三大板块,通过“商周文明溯源”“明清古城探秘”“非遗技艺体验”三个主题单元,让促进团成员们既能触摸历史脉络,又能感受活态传承。同时,通过文物知识授课、讲解技巧实训等环节,培养了一批能生动讲述翼城故事的志愿讲解员。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翼城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接力平台,让历史文脉在创新表达中生生不息。



文创巧构思 宣传增活力
为生动展现古城魅力,促进团精心打造了翼城县专属IP形象“小翼”,并围绕其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团队成员巧妙融合当地非遗元素,将花鼓的灵动韵律注入设计——扇面绘有“小翼”击鼓的俏皮姿态,帆布包印着抽象化的花鼓纹样,钥匙扣与抱枕则采用花鼓经典红绿配色,让非遗文化焕发时尚活力。在古城调研期间,成员们不仅向游客发放精心设计的“古韵翼城”宣传册,更热情推介这些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这些承载着花鼓基因的“小翼”系列文创,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也为古城打造了鲜活的文化名片。





此次文化振兴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促进团通过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新生,使古老的街巷重拾活力,为翼城县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展望未来,随着“小翼”IP的持续推广、文化参观路线的不断完善,翼城的历史文脉必将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这场文化传承的接力赛,正以青春之力书写着古城振兴的新篇章,也为其他地方的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翼城经验”。

(撰稿: 张晓旋 供稿:上河书院 摄影:杨栋樑 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