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18:00,第51期书院青年“X”训练营于上河书院207Q+·赋能空间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邀请白燕书院发展导师王宣皓老师以往届学长的身份,以“告别摆烂·解锁‘野蛮生长’新副本”为主题,向书院学子分享了他从困惑到蜕变的亲身经历。王老师通过精彩纷呈的故事,揭示了摆脱摆烂状态的“通关秘籍”,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路径,助力书院学子们开启自己的逆袭新篇章。


从“摆烂迷雾”突围:解锁自我掌舵的人生航线
王宣皓老师分享了他从大学走向职场的历程,裸考失利的他在家庭压力和现实冲击下,产生了焦虑的情绪,陷入“为谁而活”的迷茫。但在不断的思索中,王老师意识到未来属于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在求职和人生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决定我们未来的唯一因素。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航船,看似迷茫无措的每一步,都可能是靠近灯塔的必经之路;那些曾经以为是阻碍的礁石,也会在岁月的冲刷下,成为指引方向的航标。谈及未来,王老师坚信找工作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期待,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的人生不应被他人评价所左右,我们需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发掘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并在职业生涯中持续探索,茁壮成长。


挖掘“闪光超能力”:打造独一无二的职场铠甲
“探索独特价值,你是否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这一命题促使我们深入审视个人价值所在。王宣皓老师初入书院时,带着对新环境的自信和憧憬,以为凭借学院三年学生会的工作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新岗位。然而,经历了几项活动策划之后,他深刻体会到书院与学院之间的差异,认识到自己仍需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在与同事的协作过程中,王老师注意到撰写新闻稿的王鸿老师,沟通自如的王丕达老师,细心负责会务接待的李倩霓老师,以及组织活动有条不紊的沈冰老师等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这也引发了他深刻的思考:自己的独特优势究竟是什么?这让他意识到,无论在校园学习还是职场发展,发掘个人独特亮点,塑造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也应当在校园生活的多元实践中,不断挖掘和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以避免在竞争中被轻易取代。


计算“青春投资学”:用成长杠杆撬动无限可能
在大学生成长与规划的探索中,生活成本的计算是绕不开的重要议题。活动中王宣皓老师从学费、生活费等开支深入剖析大学四年生活的经济账,引发大家对背后隐藏的对个人发展路径的思考。王老师强调,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极为宝贵的投资窗口期。趁着青春正好,积极投身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去,无论是参与学生会、参加社团活动,在团队协作与实践中锤炼综合能力;还是深耕专业知识、考取职业证书、精进实用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又或是主动参与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拓宽视野边界,这些看似没有直接经济回报的“投入”,实则是为个人成长注入强劲动能的“战略投资”。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如同在做一道道关于“成本”的选择题,合理计算成本,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规划大学生活,也能助力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做出更合适的决策。让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以更理性、全面的思维权衡利弊,做出更优决策,合理规划成本,把握校园机遇,用行动充实大学生活,用奋斗书写青春篇章,在大学时光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让这四年真正成为人生中闪耀的基石。

告别摆烂不是终点,而是自我重塑的起点。当我们学会将外界声音转化为成长养分,把生活成本视作投资契机,在探索中锚定个人价值坐标,每个迷茫时刻都将成为蜕变的转折点。希望书院学子们可以主动走出舒适区,在学业实践、职业探索中持续解锁人生新副本,用行动打破“摆烂”困局,以清醒的认知和坚定的脚步,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在“野蛮生长”中书写充满无限可能的青春答卷。
(撰稿:雒慧芳 王 恺 薛想想 供稿:书院部 摄影:书院部)